韩城秋影入檐长
龙门风起识新凉
作者:李安民
时值乙巳年七月初一,处暑的风掠过韩城古塬。时光如司马迁祠前的柏树,在不疾不徐的年轮中酝酿岁月的沉香。立秋残留的暑气尚未散尽,处暑已踏着黄河的浪涛,悄然叩响古城的青砖。
这是秋天寄给韩城的第二封信笺。“去暑”二字坠入龙门峡谷,霎时涤凉了整条河谷——白日塬上仍盘踞着夏的余威,待到日暮,司马迁广场的石凳却已沁出秋凉,宛若从古城墙缝渗出的月光,清冽澄明。
立于毓秀桥回望,夏蝉的鸣唱犹在古街檐角缠绵,却被象山拂来的风剪成断续的余音。护城河漾起细碎涟漪,岸畔芦苇初染淡黄,为老城镶了一道温软的轮廓。天空蓝得比文庙琉璃瓦更通透,禹甸园上空的流云仿佛古画中未干的墨迹,悠然漫向黄河滩涂。
田野间,韩城的秋正挥毫着色。芝川稻穗低垂,风过处翻涌的金浪裹挟阳光的芬芳;塬上苹果汲饱光华,红润的脸庞在叶间躲藏,似揣了一夏的私语欲向秋倾吐。伏天萎靡的花椒树重焕生机,绛红果实缀满枝头,空气里浮动的麻香,正是韩城人最熟悉的秋日印记。
待蝉声渐疏,黄河芦苇荡已有候鸟振翅掠水。古城墙根下,摇扇老人漫谈龙门传说、太史公著史春秋,笑说处暑该尝一碗韩城馄饨,暖身亦暖岁序更迭的心肠。夏末余温尚烙印在石板路上,初秋凉意已渗入巷陌,如老茶馆新沏的茶,氤氲中藏着清苦,回甘却绵长。
处暑的韩城是一卷半敛的画卷:既有黄河浊浪的奔涌,亦存古巷深院的幽寂;既见花椒地里的炽烈,又现文庙殿宇的庄重。那些曾于炎夏奔波劳碌的身影,终可在塬上秋风中小憩——望梁山的流云,听柿林的轻吟,或在党家村老院中,看晾晒的玉米辣椒将岁月染得炽烈金黄。
且将夏日未尽的怅惘折进古城银杏叶中,托龙门长风寄予新的希冀。如黄河水奔赴远方,万物自有其方向。处暑是岁月温柔的提点:韩城之秋不仅是收获的时节,更是沉淀的时光。一如千年古建在岁月洗炼中褪去浮华,方成就此刻从容。
暑消秋风起,黄河自奔流。愿携一夏炽热,于韩城秋光里如花椒树扎根土地,似司马迁祠古柏默然生长。赏芝川稻浪千重,望龙门云帆点点,在这“最美人间处暑秋”,将日子过成韩城老醋——酸中带香,愈陈愈醇。
秋安,韩城;秋安,每一个在岁月中认真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