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才自析一副咏史对联
即有亮周瑜恨也;
皆邻婵董卓争之。
咏史对联是楹联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古到今占有特殊地位,记得游泰山时看到石刻对联到处皆是,曾在西湖又看到:“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亦然!最近,我热衷于写咏史对联,其中的本联有点怪,盖因受诗钟的影响:“亮.证”晦明格,什么是晦明格,则是一联明嵌,另一联暗喻;但这副拙作是以正规的七字联而吟之;并以三国时期的四个人物:诸葛亮、周公瑾、貂蝉、董卓为背景咏史,其自析如下:
上联:化用了周瑜因箭伤复发身亡(并非孔明气死),瑜在临终前慨叹:“既生瑜,何生亮”的典故。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才智出众,诸葛亮高他一筹,内心产生强烈的嫉恨,如李白与王维老死不相往来一样,现在的文人相轻比比皆是。周郎此言简洁明了对诸葛亮那种无奈又怨愤的复杂情绪,同时也反映出二人之间激烈的智谋交锋,凸显了竞争的残酷和周瑜的心胸狭窄。
下联:讲的是貂蝉引发董太师和吕奉先义父子反目的故事。貂蝉是王允实施连环计的关键人物,她周旋于董卓和吕布之间,使二人因为她争风吃醋,董卓最后被吕布所杀 。此时使我想起了吴三桂为了美人献关的史实。试问古往今来有多少大人物为了女色丧失理智,暴露出人性的贪婪与荒淫,下联也体现了貂蝉于乱世之中发挥的巨大影响力。
纵观本联:仗较为工整,亮对婵,周瑜对董卓(均是人名对),恨对争(动态词对应)也对之(虚词相对);上联是人物间的才智比拼,下联是因美色引发的争斗,二者相互映照,皆反映出三国时期的权谋纷争与人性百态,仅用十四个字简洁的传递出厚重的历史感。最后,愚以一首咏楹联的七言律诗结尾:
禹甸人文彰美玉,
两行妙语耸坤乾。
仄平交替铿锵韵,
情景相融灿烂篇。
多少碑中留胜迹,
万千柱上挂春联。
弘扬雅典珠连璧,
墨宝生辉耀九天。
(歌词陈晓明 责编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