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屏,中国当代百杰书法篆刻大师,浙江镇海人,生于上海,字忠豪,号静庐。1984年迁居深圳,自幼研习书法篆刻,师从沈尹默、任政、钱君陶等,擅篆、隶、行、楷诸体,书作劲逸清隽,篆刻工稳清健。现任中国书画研究院理事、东方艺术研究院教授、广东省艺坛书画院副院长。斋号静远草堂(1984年周谷城题写)。
徐子屏1988年创办深圳印社并任副社长兼秘书长。2003年获“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2004年被评为中国著名金奖艺术家。作品入选《中国印谱》《首届全国篆刻作品评展》等,代表作包括《百福百寿成语印谱》《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
徐子屏行书条幅赏读
禅
云卷云舒处,禅意自然来。
莲花开彼岸,清净不染境。
金刚怒目时,慈悲亦滿怀。
普渡众生苦,法雨润无垠。
——《禅意萦绕》诗
赏 读:
徐子屏的行书以“屋漏痕”为骨,笔画如云舒云卷,契合无常之境。特别在“禅”字走之旁,藏锋与露锋交替,似行脚僧忽行忽驻的修行节奏。“莲花”二字的竖钩如莲茎挺立,将“净”的意象化作墨色筋骨,而“怒目”处笔墨飞动,恰显金刚神威。
“空”的入门。 “云卷云舒”是自然,也是心的模样:忽聚忽散,无所执留。“禅意自然来”点明:真正的禅不在苦修,而在对“无常”二字的当下会心。正如禅门常说的“即事而真”,抬头见云,当下便是悟处。
“净”的境界。佛家以莲花喻“出淤泥而不染”的清净心。彼岸既是弥陀净土,也是当下一念不生的“此岸”。莲开,表示清净本性不因尘世而隐;不染,则强调“境”不能污“心”。由此,诗人把禅的“空”落实为可感可证的“净”。
“悲”的转身。禅宗有“慈悲即智慧,方便即菩提”之旨。金刚怒目是“降伏”外魔,更是“唤醒”众生:看似威猛,实为悲怀;慈与威本是一体两面。诗句提醒:真正的慈悲并非软语低眉,而是当机立断、拔苦与乐的勇气。
“渡”的回向。末句将个人修行推向无限。“法雨”是佛之教化,遍洒无垠;“普渡众生”是大乘菩萨道的终极关怀。诗人把前面“空”“净”“慈悲”全部汇归一处:禅者最后要做的,是把清凉再洒向人间,让每一滴雨都落在众生焦渴的心田。
此作最妙在“以书演禅”——笔笔分明却又浑然一体,恰如诗中不染之境。徐氏将禅诗意境注入笔墨,使观者在欣赏书法时,不自觉地走进诗中有禅,笔中有法的妙境。
古广祥著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