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二十四节气是先民智慧的结晶,处暑作为夏秋交替的节点,承载着时序流转的密码与生活智慧。
作者强军先生以陕西宝鸡为创作基点,用数来宝这一接地气的曲艺形式,将2025年处暑的具体时间、节气序列及物候特点娓娓道来,字句间既有对传统历法的尊重,又不失生活气息。
这段作品以竹板节奏串联知识,让听众(读者)在明快韵律中读懂节气,堪称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生动尝试。(177字)
【前 言】
这个标题直接点出表演形式是“数来宝”,内容核心是“处暑”,简洁明了又贴合文本体裁,能让听众(读者)快速知晓这段数来宝的主题。(70字)
《数来宝说处暑》
作者:强军/陕西宝鸡
(打竹板,响连环)
各位看官听我言,
今天不把别的表,
单说处暑这个节。
二零二五要记牢,
八月廿三时辰到,
凌晨四点三十四,
农历七月头一天。
处暑身份有讲究,
夏季尾巴它来守,
立夏小满接芒种,
夏至小暑大暑走。
六个节气排得齐,
到它这里夏收兵。
二十四节顺次排,
处暑排行第十四,
立秋之后它登场,
白露前面站得稳,
秋季老二是名分。
暑气至此渐渐消,
天高云淡风变巧,
庄稼成熟盼丰收,
换季养生要趁早。
说到来,道到这儿,
处暑知识传到位!
(224字)
【作品赏析】
1. 形式与内容的契合
数来宝以“说”见长,讲究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恰好适配节气知识的传播。作品开篇“打竹板,响连环”迅速拉近距离,随后用“记牢”“排得齐”“站得稳”等口语化表达,将节气排序、时间等硬核信息转化为易懂的句子,既保留了曲艺的“趣”,又确保了知识的“准”。
2. 细节的精准与温度
从“2025年8月23日4时34分”的具体时刻,到“农历七月初一”的传统历法对照,再到“夏季尾巴”“秋季老二”的形象定位,细节处可见作者对节气文化的深耕。而“暑气渐消”“庄稼盼丰收”“养生要趁早”的描述,则从自然物候延伸到生活实践,让节气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与普通人息息相关的时间坐标。
3. 地域与传统的交融
作者标注“陕西宝鸡”的创作地点,暗含地域文化底色——关中地区对农时的重视,与节气知识天然呼应。作品没有堆砌辞藻,而是以朴实语言贴近生活,仿佛一位老者在巷口用竹板讲述时令故事,让传统节气文化在当代语境中焕发生机。(406字)
共893字2025年8月22日于宝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