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枪叹
打油诗/李含辛
题记
成都中石油加油站,杨先生50升容积的小车,加出67.96升的“成绩”,就这还不算油箱剩油。我们该相信谁?还有谁值得相信!
油枪忽作吐珠蛟,
半滴犹嗔客不钞。
目眦欲张惊虎吼,
舆声已沸荡云梢。
中孚卦象今何在?
笑指金徽掩雀巢。
莫道商风凋敝久,
掌间弹铗未闻敲。
附录
李含辛《油枪叹》赏析:一首直击商业诚信危机的讽刺诗
一、创作背景与社会现实
诗歌以2025年成都中石油加油站“50升油箱加出67.96升油”的真实事件为切入点,揭露了加油站计量作弊这一社会顽疾。据调查,此类现象已形成灰色产业链,通过篡改加油机主板、安装作弊软件等手段,部分加油站可实现“100升油少出三五升”的偷油行为,甚至存在“作弊软件短短几个月升级20多次”的技术对抗现象。诗中“半滴犹嗔客不钞”的细节,生动刻画了商家贪婪无度的丑态。
二、诗歌结构与艺术特色
意象运用
油枪吐珠蛟:以蛟龙吐珠的夸张意象,将加油枪异化为吞噬消费者利益的怪物,突显计量作弊的荒诞性。
虎吼舆声:用“惊虎吼”“荡云梢”的听觉意象,隐喻舆论沸腾与民众愤怒,形成强烈的社会批判效果。
修辞手法
拟人化讽刺:“油枪忽作吐珠蛟”赋予机械以贪婪人性,与“半滴犹嗔客不钞”形成连贯的叙事链条,强化了商家锱铢必较的丑态。
典故反用:借《易经》中象征诚信的“中孚卦象”,质问“今何在?”,直指商业道德沦丧的现状。
语言风格
延续李含辛打油诗“俚俗中见深刻”的特点,如“掌间弹铗未闻敲”化用《战国策》冯谖弹铗典故,以市井语言解构古典意象,形成尖锐的反讽效果。
三、核心思想与批判维度
对商业欺诈的揭露
诗歌直指加油站“只认油枪数据”的霸权逻辑,揭露其“以私人名义退钱”掩盖问题的虚伪性。末句“掌间弹铗未闻敲”暗示消费者维权无门的困境。
对监管缺位的拷问
“舆声已沸荡云梢”侧面反映监管部门响应滞后——事件发生3天才介入调查,暴露出“解决总在曝光后”的治理惰性。
对诚信文化的追思
通过“中孚卦象”与“金徽掩雀巢”的对比(金徽象征企业荣誉),批判现代商业中符号化诚信与实质行为的割裂。
四、诗人创作风格体现
李含辛擅长以日常事件切入社会批判,本诗延续其《群芳宴》《千万茅房歌》等作品的特色:
口语化表达:如“半滴犹嗔”的市井化语言;
意象颠覆:将加油枪解构为“吐珠蛟”;
现实关怀:紧扣计量作弊这一民生痛点。
五、文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该诗以20字题记构建新闻背景,七律正文完成艺术升华,形成“新闻事实+诗歌批判”的复合文本。其价值不仅在于文学性,更成为记录社会诚信危机的“诗性档案”,与《诗经·伐檀》的批判传统一脉相承。在监管部门通报“全国查办加油机作弊案件1249件”的背景下,诗歌的警世意义愈发凸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