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为田,种世间暖
黄州教育文化博物馆
戴 志 撰稿
阳春三月的风掠过新抽的枝芽,总让人想起那句“福田心耕”。天地生万物的时节,恰是播种善意的好时候——就像农人在田垄间埋下种子,我们的心间若播下真诚、慈善与奉献,终会在岁月里长出遮风挡雨的浓荫。
真诚是处世的基石。当我们把陌生的面孔望成亲人的模样,冷漠的坚冰便开始消融。孤寡老人床头的一碗热粥,迷路孩童手心的一抹温度,这些细碎的真诚,看似微不足道,却能让“人情薄如纸”的叹息变成“太阳有爱日日新”的温暖。就像稻盛和夫以“敬天爱人”治企,真诚不是技巧,而是把他人的难处当成自己的心事,这种纯粹的共情,恰是现代社会最珍贵的润滑剂。
慈善是心灵的修行。儒教说“仁者爱人”,佛教讲“大慈大悲”,千百年的智慧都在诉说同一个真理:给予比索取更能填满心灵。有人以为慈善是富者的专利,其实不然——给困境中的人一句鼓励是慈善,为忙碌的人搭把手是慈善,甚至对陌生人展露一个微笑,也是慈善的萌芽。老子说“既以为人,己愈有”,就像播种者总会比收获者先闻到麦香,那些愿意分他人一杯羹的人,内心早已盛满了比物质更丰盈的喜悦。
心灵美是永恒的财富。世间的金银会生锈,权力会褪色,唯有澄澈的心灵能跨越时空。当一个人用善意对待世界,他的眼睛会比星辰明亮,他的脚步会比春风轻盈。就像曾子所言“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这份“善”不是为了求回报,而是让自己活得安心——当心灵财富多于物质财富,每一步都走得踏实,每一夜都睡得安稳。
奉献是生命的延长线。生命的长度有限,但宽度可以无限。有人把奉献看作牺牲,其实那是最划算的“投资”:舍出一点时间,收获他人的笑容;舍出一点精力,收获社会的温暖;舍出一点爱心,收获内心的安宁。就像春天播种的人从不想着秋天会亏,那些默默奉献的人,早已在时光里种下了属于自己的吉祥花。
人心是块万宝田,种善得善,种暖得暖。在这个追求速度的时代,我们或许更需要慢下来,问问自己的内心:是否还能为陌生人停下脚步?是否还能为公益之事伸出双手?当真诚成为习惯,慈善成为自然,心灵的光芒自会照亮前路。
毕竟,能让我们安心立世的,从来不是银行卡里的数字,而是心底里的温度。就像三月的阳光总会穿透云层,那些播撒在人间的善意,终会汇聚成照亮时代的暖流。
2025年3月29日
戴志撰稿于文涵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