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2日3时10分许,川青铁路尖扎黄河特大桥施工时钢绞线断裂,致使108米钢梁主拱肋垮塌。这场事故让16名作业人员从高空坠入险境,截至目前,12人死亡、4人失联 。事故发生后,青海迅速启动重大突发事件三级应急响应,各方救援力量紧急投入救援。然而,如此惨痛的事故,必然引发公众对事故原因的追问,到底是设计存在漏洞,还是施工出现问题?
从设计层面来看,尖扎黄河特大桥作为世界跨度最大的双线铁路连续钢桁拱桥,其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运用大量的力学原理、材料科学知识,精确计算桥梁各部分结构的受力情况。桥梁设计规范和标准是保障桥梁安全的基础,在设计尖扎黄河特大桥时,设计团队必须严格遵循这些规范,对桥梁的结构稳定性、承载能力等进行全面考量。例如,在计算钢索的拉力时,要综合考虑桥梁自身重量、未来通行的列车重量、风荷载、地震力等多种因素,确保钢索在各种工况下都能承受相应的拉力。 若设计人员对桥梁未来可能承受的荷载估计不足,或者在结构设计上存在缺陷,就会为事故埋下隐患。就像在一些桥梁设计中,因对风荷载的计算不够准确,导致桥梁在强风天气下出现晃动甚至结构损坏。同时,材料的选择也至关重要,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若设计选用的钢索材料强度、韧性等指标不符合实际需求,那么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钢索就容易出现疲劳、断裂等问题。
再看施工环节,施工是将设计蓝图转化为现实的关键阶段,施工工艺和流程的规范程度直接影响桥梁质量。在此次事故中,若施工单位未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钢绞线的安装和张拉作业,随意改变施工工艺,就可能导致钢索受力不均,进而引发断裂。比如,在张拉过程中,若张拉顺序错误、张拉力大小控制不当,都会使钢索内部应力分布异常,降低钢索的承载能力。
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熟练程度也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施工人员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对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掌握不足,在施工过程中就容易出现操作失误。此外,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同样不容忽视,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安全检查不到位、对施工人员的违规行为未能及时纠正,都可能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 施工进度与安全之间的平衡也至关重要。据了解,大桥原计划8月底合龙,在施工关键阶段,若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期,忽视施工质量和安全,在不具备安全施工条件的情况下强行施工,如在恶劣天气下进行高空作业,就会使事故风险大幅增加。
目前,应急管理部已派出工作组,青海省委省政府也成立应急指挥部展开救援和调查。川青铁路事故为工程建设领域敲响了警钟,设计和施工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期待相关部门深入调查,查明事故真相,完善安全监管机制,加强设计和施工的质量把控,避免类似悲剧重演,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作者简介
文/欢喜有约,青海乐都人。出生于80年代。曾在《河湟》、《柳湾》《税务学习》等文学杂志发表过作品,作歌词《纳顿之光·黄河谣》、《世界第一碗》、《梦飞扬》等。系乐都区作协会员,《都市头条》“欢喜有约”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