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为什么人在活动中(比如摇头晃脑、踱步、敲击桌面)更有利于理解记忆?
答:大脑在适度活动中能产生更稳定的神经活动模式,从而提升记忆效果,主要原因是运动(如踱步、摇头等)能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该物质可强化突触连接,使记忆编码更稳定。增加海马体(记忆中枢)和前额叶(注意力控制)的活跃度强化信息编码。研究发现,轻度有氧运动可使海马体神经元生长速度提高20%。
规律性动作(如节奏性摇摆)能诱导大脑产生θ波(4-8Hz),这种脑波与记忆巩固密切相关。θ波可协调海马体与前额叶的神经同步,形成更稳定的记忆痕迹。规律性动作如摇摆晃动通过前庭刺激降低焦虑,维持适度的生理唤醒状态,研究发现节奏性运动可使注意力提升20%--30%。
运动时,小脑对动作的调控会抑制默认模式网络的过度活跃(该网络与走神相关),使记忆相关脑区(如海马体)的信号更清晰,减少记忆干扰。 动作本身会激活感觉运动皮层,与语言记忆形成“双通道编码”。例如,边踱步边背诵时,大脑会同时存储语言信息和步伐节奏,提取时拥有更多触发线索。实践显示,边走边背的学生回忆准确率比静坐者高15%
最佳实践:选择低强度、有节奏的活动(如踱步、手指敲击),避免剧烈运动消耗认知资源。以每秒1--2步的节奏适度,每次学习20-30分钟后可配合2-3分钟轻度活动,效果更佳。
(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特聘专家 范兆良校长)
作者简介:
范兆良:脑科学教育专家;“科学用脑 高效学习 健康成长”创始人
原北大附属实验学校执行董事长
现国培京师教育专家库专家
陕西师范大学课堂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专家团特聘专家
衡水基础教育名师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多所高校特聘客座教授
带出了多位“科学用脑高效学习”金牌老师
把多所地方基础教育薄弱学校通过两三年时间打造成地方名校
把无数个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孩子送入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