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 暑 随 感
特约作者:饶晓辉(江西)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当这缕清风吹散最后一丝暑气,处暑便踏着时节的韵律而来。
“处”者,止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明言“暑气至此而止矣”,这“出暑”的信号,宣告着气象意义上的秋天正式启幕。昼间余温未消,夜凉已悄然漫过窗棂,温差在晨昏间悄悄划下界限,秋意便在这冷热交替里,一日浓过一日。
凉风过处,田野间已酝酿着丰收的讯息。“处暑禾田连夜变”,农人的身影仍在田垄间忙碌,汗水里还带着夏的余温,目光却早已望向沉甸甸的谷穗。那滴落的汗珠与饱满的颗粒相照,是耕耘与收获最质朴的对话。
节气是时光最忠实的信使,数千年来如约而至,带着天地的灵犀。处暑一到,秋雨便成了常客,“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老话里,藏着自然的时序密码。雨丝斜落时,夏蝉的聒噪渐歇,草叶上的露珠凝着晨光,像未说出口的心事,轻轻落进心底。
陆游说“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这新秋的妙处,正在于那份从容。暑气退去后,日子仿佛慢了下来:天空洗得愈发高远,云絮也散得自在;晨风能掀动衣角,午后阳光不再灼人,漫山草木正悄悄染上金黄,就连归途的晚风,都带着草木的清芬。这般景致,是时光铺就的路,每一步都藏着惊喜。
生活如酒,需得慢品方知醇厚。处暑时节,正适合沉下心来,拂去杂念,听大地在静默中低语。看万物从燥热里归于平静,便懂得这节气的深意:热尽凉生间,藏着“拿得起,放得下”的智慧。该放下的,是对挫折的执念、对浮名的追逐;不能放下的,是对生命的敬畏、对当下的珍惜。在这承前启后的节点上,取舍之间,便是走向下一程的勇气。
人间冷暖轮回,大地秋来总忙。田垄间的果实凝结着岁月的厚爱,根须下的汗水浸润着时节的馈赠。处暑就是这样,既有夏的余韵,又含秋的清宁,浓郁里见沉静,热烈中藏清新。
露浸衣襟气渐凉,徐行月下叩清光。嫦娥可酿桂新酒?共醉金秋消夜长。此刻,且张开双臂拥抱这大好秋光。带着对过往的释然,对未来的希冀,一路欢笑,一路前行,去赴下一站的精彩。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执行副社长、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