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王朝绑架式的道德礼教
文/张志良(甘肃)
据《西周史》596页里的《国语.周语上》记载:穆王将伐犬戎……。一般在我的认知范围内,大多“伐犬戎”,可能就是犬戎因为生存而进行的主动性掠夺,来满足生活的需要。其实不然,《后汉书.西羌传》说:“至穆王时,戎狄不贡,王乃西征犬戎,获其五王,又得四白鹿、四眼狼。王遂迁于太原(今甘肃平凉一带)。”《穆天子传》卷一说:“乙酉天子北升于囗,天子北征于犬戎。”犬戎最早在雷首山游牧所在地(今山西永济西,穆王西征,又迫使犬戎西迁于太原。太原在今甘肃平凉以东泾川西北。)。
周穆王,姬姓,名满,周朝第五任君主,上任君主周昭王之子,在位55年,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
周朝西北方边远地带的犬戎属于周的“荒服”,常向周王室进贡地方物品特产。周穆王十二年时,犬戎没有能及时把进贡物品送给周王朝,周穆王以此为理由,亲自领兵对犬戎征伐。大臣祭公谋父劝谏周穆王,主张实行文王时“耀德不观兵”的政策,但穆王不接受建议,执意出征。此次穆王征伐犬戎虽然获胜,绑架式的剥削强食,但却导致了周朝与犬戎的对立,其他一些周边部族也不再朝见周穆王,给周王朝带来了隐患。这种丛林法则,最后演化成强者约束弱者的典型案例,让人无法描述这种所谓的“礼教”。
张志良,男,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人,庆阳陇东学院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庆阳市范仲淹研究会及庆城县范仲淹研究办公室成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作者联谊会会员,喜欢文学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