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河工两段任务
作者:赵庆熙
农场河工每年冬春两次,每次二十天到一月左右。一般都是农场内部的河道疏浚,这也是保证灌排顺畅,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需要。
一九七八年的冬季河工任务下来了,我们连队摊到近四千方土,连队领导经过研究决定从连队各排抽调二十人,大概一个月左右就能完成任务了。连队还指定让我这个副排长带队,河工地点就在离我们连队五公里的隔壁连队。为了方便工程进度,就在工地用竹子和芦柴搭建了三个工棚,一个做食堂,两个住人,在地上垫上麦竿,上边放上草帘和芦席,十几个人一字排开的大通铺。
四千方土二十人,每人两百方土,不用一个月就能完成了,主要工具是锹、锨和独轮车。
开工第三天,我工段边上的苏州知青老何找到我说:“赵排长,我早晨起来头有点昏,感觉有点发烧,打算到场部医院去看一看”。官不差病人,我说你去吧,有什么情况打个招呼。两天后,连队有人带话告诉我说,老何高烧不退,在医院住院治疗。当时我也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职工生病住院,连队领导会安排人去看望关心的,我的任务是带领大家将连队的河工任务完成,而我这个临时负责人就不用去看望了。这样也就失去了见他最后一面的机会。
两天后传来消息,老何在农场医院因救治无效病故了。噩耗传来,我怎么也不相信,几天前还同吃一锅饭,同住一个窝棚的同事就这么匆匆地走了。我赶到医院时,正赶上殡仪馆的殡葬车来拉老何的遗体,我默默上前,和 殡葬人员一起抬起担架,将一起战斗的战友送上了车。
老何的后事是连队领导处理的,究竟是因为什么病去逝的,我因为在河工工地上,一直没有听到明确定论。
老何留下的那段河工任务,连队领导说重新安排人员来接替,可是一直到我自己工段快干完了,连队说派来的人也没有到。在我回连队准备再次向领导要人的时候,一位当地老职工悄悄对我说:“死人没干完的活,人们都犯忌,一般人都不愿意接着干。”“哦?还有这种说法?”我恍然。怪不得到现在连队都没有派人去接手,大概是派了却没人愿意去吧。
当连队领导再次承诺准备安排人去接替工段时,我毅然地说不用了,我那段工快干完了,老何那工段我接着干吧,其它连队工程都还没有结束,我们连队不会拖后腿的。我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我从心里就不信这个邪,什么犯忌?我就接手死人没干完的活又能怎么地?难不成这段河工就放在那没人去干?
半个月后,我们连队工段全部结束了,基本上和其它连队一起完工的。老何留下的那段工段,大部分是我挖的,最后两天,连长带着已经干完自己工段的几名同志和我一起抢工完成的。
2013年9日16日写于江苏连云港
作者简介:
赵庆熙:本科学历,做过代课老师, 农场农工、盐场工人、搞过行政管理,公务员退休。 喜欢文学,先后在省市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数十篇,其中获奖文章十余篇,一九九0年与朋友合著《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新论》,由海洋出版社出版,作者任副主编,获江苏省人民政府第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二0二五年六月由中国图书出版社出版专著《平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