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铁成(湖南)
【中吕•十二月带尧民歌】
欢庆抗战胜利八十周年
倭氛漫阶,城郭倾陔。经秋烽灾,义士沉骸。妖氛敛却,黎庶舒怀。(带)听惊雷裂破云垓,瞻赤旗斜卷江淮。奏笙箫鼓乐相谐,庆华夷氛靖天街。舒怀,长铭国耻哀,永仰英魂慨 。


易铁成以【中吕•十二月带尧民歌】格式,将抗日战争的厚重历史与胜利的昂扬气势熔铸于曲词,兼具悲壮与振奋双重情感张力。
艺术特色
意象对照,张力鲜明
上阕以“倭氛漫阶”“城郭倾陔”勾勒侵略惨状,“烽灾”“沉骸”直指战争创伤;下阕“惊雷裂云”“赤旗斜卷”象征反击的雷霆之势,“笙箫鼓乐”“华夷氛靖”则转向胜利后的欢腾。
末句“长铭国耻哀,永仰英魂慨”以哀劝之笔收束,既警示后世,又升华民族气节,与同类诗词中“弹痕如眼阅兴亡”“血帜传扬青史功”的寄托异曲同工。
曲牌活用,音韵铿锵
【中吕•十二月带尧民歌】的短促句式与双调结构,适配战争叙事的节奏起伏。如“妖氛敛却,黎庶舒怀”四字句如金石掷地,而带曲部分“瞻赤旗斜卷江淮”的七字长句,则似旌旗舒展,视觉与听觉效果兼具。
历史回响与时代共鸣
作品紧扣“八秩”节点,与“八秩沧桑过,铭记护金梭”“回眸八秩烽烟,血未凉”等诗词共同构筑集体记忆。“妖氛敛却”暗合“倭寇投降诏书一册”的历史结局,而“庆华夷”的宏大视角则呼应“同舟共济护天陬”的和平愿景。
价值评断
此作以曲牌传统承载现代民族叙事,在众多抗战纪念作品中独树一帜。其悲欢交织的笔法,既延续了“血染山花遍野红”的史诗性表达,又以“笙箫鼓乐”的欢庆姿态传递“复兴梦圆”的当代精神,堪称雅俗共赏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