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揽山水灵韵入怀
衔古今雅趣修心
天府游记(三)
作者:张志江(北京)
三
散文·金乌负蜀

在VIP进港通道,大陈夸张地给了我一个“熊抱”。直到秘书提醒,他才略显尴尬地迅速收回双臂。
寒暄之后,我问大陈:“机场的鸟瞰图,是不是一只大鸟?”
大陈很专业地描绘:机场建筑的整体造型,就是“太阳神鸟”的具象化呈现。两座航站楼与综合交通中心,共同构成“太阳神鸟驮日飞翔”的造型。航站楼形如四只首尾相接的神鸟,GTC则象征太阳,完美呼应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的核心意象。他还反复强调:“下次您晚上飞。夜晚俯瞰,效果更棒!”

“太阳神鸟”,是金沙遗迹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其标志作为古蜀文明的象征和城市文化符号,广泛分布于成都多个重要场所。
史料记载,成都在公元前316年建城。亦有“公元前310年,秦国丞相张仪,奉秦王之命和成都郡守张若筑城的传说。
而金沙遗址的发现,将成都的建城史至少提前了上千年。这意味着成都城市文明的诞生可追溯至早商时期。
往年,来去匆匆。今年,我要亲身感受一下机场内部“太阳神鸟”的设计理念与效果。大陈欣然承诺做我的“向导”。
我发现,两个航站楼主屋面均采用羽毛状吊顶,以白底黑色菱形花纹,模拟“太阳神鸟”的羽毛纹理,配合绚丽的灯光效果,形成“神鸟展翼亮翅”的视觉冲击,把古蜀人对光明的追求隐喻的恰到好处。

漫步于“十二景”中的“金沙遗韵”主题庭院。我发现,完美的抽象设计,融入了“太阳神鸟”元素。以青铜纹样绿墙和地面蜀锦纹地砖,传递着古蜀文明的意象。

位于两座航站楼中央的球形连廊,被称为“天府之眼”。其玻璃幕墙的光影效果,与“太阳神鸟”金饰的旋转轨迹遥相呼应。据说这里早已衍生为成都的文化标识。
接下来,我用两天时间陆续参观了天府广场、被外交部推荐为“最美地铁站”的地铁7号线金沙博物馆站、锦城湖公园等景点,充分感知了这座城市“古今对话”的魔幻效果。

第三天上午,我第一个冲进了金沙遗址博物馆。我要在这里亲自完成与先贤对话,最直接的亲身感受中华文明的历史底蕴。

摄影:张志江
博物馆南大门至陈列馆的主通道旁,矗立着放大近30倍的“中国文化遗产纪念雕塑”,以“太阳神鸟”为原型标志性景观。面对景观,我久久不愿离去。炙热的太阳,烤得我汗流浃背。惹得过往游客纷纷驻足。
在面积约900平方米的“千载遗珍”展厅,我终于亲眼目睹了“太阳神鸟”金饰的“尊容”。

这尊外径只有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0.02厘米,重20克,含金量高达94·2%的“太阳神鸟”金饰,分内外两层,均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内层中心为无栏圆圈,周围等距分布12条顺时针旋转的齿状芒,象征太阳;外层由4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它们等距分布于内层太阳周围,首足前后相接,引颈伸腿,展翅飞翔,爪有三趾。整器采用捶揲、剪切和打磨等多样加工手法,正面打磨光亮。其制作过程至少经过了热锻、锤揲、剪切、錾刻、模冲、刻镂等多道工序。
我们聘请的博物馆讲解员走了,其它游客也陆续离开了展厅。我依然痴痴地站在“太阳神鸟”金饰前出神。

我想起了“金乌负日”的传说。这是中国古代极具影响力的神话传说。核心是将太阳的运行与神鸟“金乌”的活动联系起来,用浪漫的想象解释太阳东升西落的自然现象,蕴含着古人对宇宙的观察与崇拜。
《淮南子》等古籍记载“日中有踆乌”。“踆鸟”即金乌。金乌,是神话中象征太阳的神鸟。传说中的太阳并非自行运行。而是由金乌背负着,从东方大海中的“汤古”飞起,向西方坠落于“若木”神树,从而完成一天的旅程。

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外围4只飞翔的神鸟与中心太阳纹的组合,与“金乌负日”的神话一脉相承,是古蜀人对这一宇宙观的艺术表达,印证了该神话在中华文明中的广泛影响。
古蜀人创造的史前文明,既解释了太阳的运行,也寄托了对天地秩序、生命本源的叩问。体现了古蜀人对太阳及鸟的强烈崇拜,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讴歌。也彰显着自由、美好、团结向上的寓意。

因此,我冒昧地改“金乌负日”为“金乌负蜀”。
可以吗?

张志江,字乐天,号观潮散人。北京八大处。
偶有小作散见于相关载体。其【叙事史诗《七绝·天下为局弈无赢——〈三国演义〉欣赏》系列作品】等,被优选进《百度》、《今日头条》等数十家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