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载心事诉流光》
——评析老男孩主席的诗歌【不是我,是风】
文/ 卞荔莎(美国)
风,心事的低语。它从不喧嚣,却能拂过每个人的耳畔,带来远方的消息,也捎走心底的私语。我们总说听风”,其实是在听自己。那些无法言说的思念,那些深藏心底的遗憾,那些对远方的渴望,都化作一缕缕轻柔的风,在天地间悄然弥漫。它替我们说出了最柔软的话,也替我们拥抱了最孤独的夜。在这低语声中,我们与整个世界,温柔地和解。老男孩主席的诗歌【不是我,是风】,是一首极具现代性隐喻的诗歌,通过“风”这一灵动的意象,构建了一场对现代人类生存状态的巡礼。
老男孩主席诗歌里的风,带着我们逛了城市:高楼是“冰冷的峭壁”,霓虹灯是“虚妄的星河”,“玻璃幕墙后无数颗心在铁笼里沉默”。说出了那种身在都市的孤独感。然而,只要一缕晨光穿过钢铁的缝隙,便能唤醒沉睡的春天,让每颗心都重新学会绽放。
风带我们去了工厂,工人们“弯腰如弓,将青春射向未知的靶心”。这画面感太强了。日复一日,做着同样的动作,时间就这么被“重复“着。这句话通过“重复”与“凝固”的对比,揭示出劳动者的青春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并非真正流逝,而是被深刻地雕刻、沉淀,成为岁月的一部分。它既是对青春的致敬,也是对时间本质的反思。
风带我们去了麦田,看到了农民“千年未变的晴雨”。这里有一种原始、朴素的生命力。我们忽然读懂了风的低语,那不是虚无,而是刻在骨血里的丰收年景。于是,我们卸下城市的行囊,将一颗漂泊的心,种进了这片金色的土壤。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画面感强。整首诗的节奏把握得很好,像一阵风,从头吹到尾,中间排比句式的运用,强化了抒情力度。那句“不是我,是风”,反复出现,就像一首歌的副歌,不仅让整首诗的结构很稳,也把“风”这个核心形象给牢牢地刻在读者脑子里。这首诗,是风的呢喃,是它的叹息。是风的心事,被诗人听见,又被轻轻读懂。它暗示我们:答案早已随风而行:若能学会风的轻盈,像它一样自由,像它一样不羁,我们便能在生命的旅途中,与那个失落的自己重逢。
轻携落絮过青山
漫卷星辉入梦阑。
镜里流光空照影,
花间旧事已无端。
拂吹檐角听私语,
沉进回廊倚画栏。
多少情深藏不住,
随风散作曲三弹。
卞荔莎(海霞)写于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