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西
2025年8月17日,由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内蒙古自治区文联、中共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强基工程——“村歌嘹亮”2025年全国集中展演,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圆满收官。
广东省文联对此次展演高度重视,精心遴选两支优秀队伍参赛:韶关市仁化县的丹霞乡音合唱团与梅州市大埔县的山茶花合唱团,以悠扬歌声传递岭南文化独特魅力,生动彰显“强基工程”结对帮扶的丰硕成果,充分展现广东基层文艺人才的别样风采。最终,两支合唱团双双斩获“幸福好声音”荣誉,广东省文联亦荣获“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在同期举办的文艺大集上,广东展区集中呈现18件代表性非遗作品,广彩的绚丽、潮绣的精致、葵艺的质朴、剪纸的灵动、端砚的厚重、木雕的精巧等岭南文化瑰宝齐聚一堂。现场更邀请3位潮州工夫茶传承人开展活态传承展示,细腻演示工夫茶冲泡技艺,让观众沉浸式感受非遗韵味。
展演落幕後,所有非遗展品均无偿捐赠给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馆,用于永久收藏。这一举措既是对“强基工程”号召的积极响应,更以实际行动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助力民族文化交流与团结,为乡村全面振兴凝聚强大精神动力。
此次展演中,广东代表队不仅全方位展示了文艺赋能基层的亮眼成果,更以非遗传承为桥、以民族团结为带,深化了广东与内蒙古两地的文化交融,为全国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贡献了独特的“广东智慧”与坚实的“广东力量”。
骆阳叶七律贺诗两首:
其一、贺丹霞乡音合唱团获奖
丹霞叠嶂孕清声,远逐长风赴塞城。
一曲乡音牵客梦,千般岭色入歌鸣。
毡房月照岭南调,沙草香随粤韵生。
此去殊荣非偶然,扎根泥土见真情。
其二、再贺丹霞乡音合唱团佳绩
塞北秋高聚俊英,丹霞歌者展才情。
声传云外山河应,乐动毡前草木荣。
结对帮扶结硕果,寻根守艺守初心。
今朝载誉南归后,更引春风满故程。
扎根乡土 声动山河——赏析骆阳叶贺丹霞乡音合唱团获奖七律两首
文/子西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红土地文学社理事骆阳叶创作的两首七律贺诗,以凝练笔墨聚焦丹霞乡音合唱团在2025年全国“村歌嘹亮”展演中斩获“幸福好声音”的佳绩,既绘就了岭南歌声绽放在塞北的动人图景,更深掘了基层文艺扎根乡土、联结民族的精神内核,字里行间满是对艺术初心与文化传承的礼赞。
第一首《贺丹霞乡音合唱团获奖》以“丹霞叠嶂孕清声”开篇,既点出合唱团的地域基因——丹霞山的奇秀山水孕育了纯净歌声,又暗喻艺术源于自然、扎根大地的本质。“远逐长风赴塞城”一句,寥寥数字勾勒出跨越千里的征程,将岭南与塞北的空间距离化为艺术交流的纽带。
颔联“一曲乡音牵客梦,千般岭色入歌鸣”堪称神来之笔,乡音是情感的密码,能牵动异乡客的乡愁;歌声是山水的载体,将岭南的葱茏岭色融入旋律,让听众在塞北便能感知南国风光,尽显“以歌传情、以声载文”的妙处。
颈联“毡房月照岭南调,沙草香随粤韵生”则以具象场景写文化交融:毡房的月光下,岭南曲调悠扬;草原的沙草间,粤韵芬芳弥漫,画面交融中,民族文化的共鸣跃然纸上。
尾联“此去殊荣非偶然,扎根泥土见真情”直击本质,将获奖的荣光归因于对乡土的深耕、对真情的坚守,既是对合唱团的肯定,更道破基层文艺的生命力所在。
第二首《再贺丹霞乡音合唱团佳绩》则从展演现场落笔,视角更聚焦,情感更炽热。“塞北秋高聚俊英,丹霞歌者展才情”以开阔的背景引出主角,塞北的秋日晴空下,各路英才汇聚,丹霞歌者以才情惊艳全场,起笔便有昂扬之气。
颔联“声传云外山河应,乐动毡前草木荣”以夸张笔法写歌声的感染力:歌声穿透云霄,山河为之呼应;乐声回荡毡前,草木仿佛也因之焕发生机,既赞歌声的穿透力,更暗喻艺术对生命的滋养。
颈联“结对帮扶结硕果,寻根守艺守初心”跳出歌声本身,将成绩置于“强基工程”的语境中,既呼应了结对帮扶的政策背景,也点明了合唱团“寻根守艺”的坚守——在传承中守初心,方得硕果累累,立意更显深远。
尾联“今朝载誉南归后,更引春风满故程”则寄寓展望:载誉归来的合唱团,必将如春风般吹拂故土,带动更多基层文艺的生长,让乡土艺术的种子播撒得更广,让“幸福好声音”传唱得更远。
两首贺诗各有侧重却一脉相承,均紧扣“村歌嘹亮”的主题,将合唱团的成绩与乡土情怀、民族交流、政策引领紧密相连。诗中既有岭南与塞北的空间对话,也有传统与当下的时间共鸣;既赞艺术之美,更颂初心之贵。
骆阳叶以律诗的严谨格律,承载着对基层文艺的深情,让这份祝贺不仅是对一次获奖的肯定,更是对扎根泥土、联结民心的文化力量的礼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