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艺术,自古以来便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载体,它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穿越历史的长河,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文化的演进。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艺术家们始终肩负着探索与创新的使命,他们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感知和无畏的勇气,不断突破艺术的边界,试图在时代的浪潮中掀起一场场未完成的艺术革命。
“破界”一词,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中国艺术家们在艺术创作道路上的不懈追求。他们打破传统与现代的界限,跨越东方与西方的文化隔阂,融合不同艺术形式与媒介的壁垒,以全新的理念和手法,重新诠释艺术的内涵与外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挑战了既有的艺术规则,更引发了观众对于艺术本质、社会现实以及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度思考。
然而,这场艺术革命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持续演进、不断深化的过程,充满了未完成的探索与未知的可能性。艺术家们在探索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着对未知的好奇与敬畏,他们深知艺术的边界是无法穷尽的,每一次的突破都只是新的起点。正是这种未完成的状态,赋予了艺术永恒的魅力与活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前赴后继,投身于这场伟大的艺术革命之中。
此次“破界——中国艺术家未完成的艺术革命线上特别展”,旨在通过线上展览的形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中国艺术家们的创新精神与独特魅力。在这里,你将看到来自不同年代、不同背景的艺术家们的作品,它们或以传统技法为基础,融入现代元素;或以数字技术为手段,展现传统意蕴;或以跨学科的方式,探索艺术与科技、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融合。这些作品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艺术的夜空,也为我们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能够激发观众对于艺术的热爱与思考,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艺术的力量与魅力。同时,也期待更多的艺术家能够加入到这场未完成的艺术革命中来,以他们的智慧和才华,为中国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共同书写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华章。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破界”的艺术之旅,在未完成的艺术革命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北京墨真书画院编辑
刘克宁题《破界》
破水墨大界,写色彩斑斓境界,
刘克宁荷花写意作品
刘克宁,笔名阿宁,大宁。当代著名画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工筆重彩画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紫光阁画院一级画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书画委员会顾问,北京中国画创作中心主任,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协会顾问,四川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促進会顾问,民族书画研究院院长,惠州大学兼职教授,广东惠州国画院高级顾问,扬州八怪画院名誉院长。
彩墨新荷
每年假期是我最自由的区间,可以抛开教学,专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记得很多年前刘克宁先生想让我帮他写个评论。当时一是感觉才学粗浅,二是感觉还没有真正了解刘克宁先生,所以一直不敢妄评。但最近我闲暇之际偶然也提笔画荷,冥冥之中有一种共通的理解。
荷花团扇
刘先生的作品我一直关注,每每看到都会收藏其中。最近翻到这幅作品,让我激动不已,坐在画面前久久不愿离开视线。触发无尽的感想。原来艺术那么美不胜收,令人神往!
荷花团扇
刘先生的这幅扇面荷花图,是先生作品中的精品。作品是对传统水墨基因与当代艺术思维碰撞出的精彩对话,于构图、色彩、精神内核的突破中,彰显独特艺术价值,成为探讨传统水墨当代转型的典型视觉文本。
醉染红尘
传统文人画构图多讲“留白为气”“虚实相生”,常以简淡布局营造悠远意境。此作却以 “满” 为势,大胆借鉴西方满构图思维,将扇面空间填而不满。荷花、荷叶、青蛙、游鱼看似铺满画面,实则暗循现代构成主义逻辑 —— 以荷花为点,荷叶为面,青蛙、游鱼的动态线穿插其间,构建起多维空间秩序。扇面弧度本是天然限制,画家却化 “限” 为 “势”,让元素随扇形自然延展,如生命在既定天地里蓬勃生长,既突破传统文人画 “逸笔草草” 的闲适构图范式,又以东方扇形为底,消解西方满构图的沉重感,完成跨文化构图语言的融合再造。
荷花团扇
在色彩运用上,作品挣脱传统文人画“水墨为上” 的枷锁,汲取民间色彩的鲜活与热烈。粉荷的明艳、绿荷的浓郁、紫叶的神秘,并非文人画式的含蓄晕染,而是像民间年画般直接、饱满,却又通过色调调和达成平衡 —— 粉色与紫色的冷暖对冲,被绿色系荷叶中和,浓墨块的介入又锚定视觉重心,让色彩在冲突中寻得和谐。这种色彩逻辑,是对民间艺术 “以艳为美” 的致敬,更是当代视角下的再创造:用民间色彩的情感张力,替代文人画的含蓄抒情,让荷花不再是孤高的文人符号,而是带着烟火气的生命狂欢,实现色彩从 “雅俗分野” 到 “雅俗共赏” 的当代转型。
荷香图
从精神内核看,这幅作品是对传统荷花题材的彻底解构。文人画里的荷花,多象征“出淤泥而不染” 的人格隐喻,是超脱世俗的精神符号。此作却让荷花回归 “生命场域”—— 青蛙的跃动、游鱼的穿梭,打破荷花的静态孤美,使其成为生态共同体的一部分。画家摒弃文人画的 “孤芳自赏”,用现代构成的理性框架,包裹民间色彩的情感温度,让传统水墨从 “抒情小品” 进化为 “生命叙事”。这不仅是技法的革新,更是艺术观念的觉醒:在当代语境下,传统题材不必困于历史符号,可通过构图、色彩的当代转译,成为映照现实生命状态的载体,让古老水墨在现代性重构中,获得讲述新故事、唤起新共鸣的能力。
听蛙声
这幅扇面,以西方满构图拓宽空间维度,借民间色彩激活情感基因,用现代构成重塑秩序,最终让传统荷花题材挣脱文人画的桎梏,成为当代艺术语境下,探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雅与俗” 的视觉文本。它证明:水墨的生命力,不在于复刻传统,而在于以当代眼光拆解、重组传统元素,让古老艺术基因在新的创作逻辑里,生长出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表情。 杨勇,教授、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夏荷图
双蝶荷塘
香满荷园
染红
荷清图
荷塘署雨
盛夏丰渚荷韵
吉祥荷塘
丰渚荷塘盛夏图
荷之歌
飞高好观荷
荷荫听歌
呆在自由自在中
荷塘驚鸿
萏菡綠荫
双栖图
高飞风光独好处
三閑图
荷塘露蛙
荷花香滿
北京墨真书画院于2013年在北京成立,2020年在天津成立分院,是一家专注于学术研究,组织开展大型书画展览、全国采风、公益事业以及国际交流活动的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