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如您
作者:吕眉洁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低调是一种才能。读桂汉标老师,让我明白了:优秀的人,都很低调。
我认识桂汉标老师很多年了,喜欢他的诗歌,更喜欢他这个人。见多识广,却深藏若虚,功成名就,却不抛头露面。
我们每个人,身在这喧嚣浮华的尘世,难免生着一颗虚荣心,汽车的品牌,小区的地段,工作的待遇,孩子的前途,总有太多可以攀比的事,让人不停地爬上天平的两端。认识桂汉标老师后,我才知道这世间还有一种人,实力过硬,却低调沉稳,既不需要靠他人来获得认同,也不在乎那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而是在平凡的世界里,不显山,不露水,只专注自己喜欢的事,把攀比的时间,拿来深耕自己。
桂汉标老师是共和国同龄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粤北五月诗社创始人,曾长期担任“五月诗社”的社长、中国著名诗人。他早年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做过电力建设工人,团委干部,文学编审。他的经历让他了解各行各业的不容易,农民工的艰难困苦,基层工人风餐露宿的拼搏辛劳。因此,他特别具有“草根情结”,他的很多诗在昂扬的基调中总带着一腔悲悯情怀,却又被他善良的人性和精美诗句的温度所融化,带给人无穷的力量!
低调的桂老师是开启煤炭美诗的先河。他送给我的书,我很认真地读了,印象最深的是那本工矿诗选集《我开采太阳》,诗歌中翻滚着乌金的煤海和一群摒弃个人利益,甘于奉献,一心为共和国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的煤炭工人,把他们那种为祖国和人民开采煤炭的使命感、自豪感表达了出来。读文如读人,作者得有怎样的一种家国情怀,才能写出这样宏大的煤炭美诗!
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其实就是其人生的意义,是看他对国家对人民贡献有多少。在“五月诗社”这个大家庭中,大家对他好评如潮,但他依然保持低调,保持谦逊,不会恃才傲物,盛气凌人,而是抱着平等的态度,对待所有的诗人,既不摆谱,也不敷衍。不但自己是精益求精的著名诗人,还为韶关培养出卓越的诗人的事迹屡见不鲜。
低调是桂老师的本色。所谓君子泰而不骄,常能放低身段,平易近人者,方为君子,居功而不自傲,必然是经过了数重修炼。品读桂老师,他让我认识到:一个人越低调,格局就越大。低调的人深知一时地低头并不是受辱,姿态放得低一点,反倒有颗平常心。所以说,低调的背后,是他宏阔的气度与豁达的胸襟。
雪莱有诗曰:“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内心孱弱的人,往往要靠虚张声势来证明自己,他们的喧哗,源于心底的不自信。而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似乎不需要取得别人的认同,也不靠声张来壮门面。他们对自己有充足的信心,就算有一天,收敛了光芒,自己的才华也不会被埋没。
桂老师是一个懂得取舍的人,注定了他收获更多。《后汉书》中说:“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意思是天下人都知道从别人那里得到东西是取,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东西也是取。去年八月,同桂老师在长来镇的一个村庄里采风,闲聊时他说:“人要学会舍去手头的三分利益,慷慨大气,方能赚得盆满钵满。生活里很多人常常锱铢必较,拼尽全力想多拿两分好处,从长远来看,只会失了利益,失了格局。《道德经》有句话说得好:‘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人生一世,就如同长河归海,决定是非成败的,从来不是一关一隘的盈亏,而是百川汇聚的奔流不息。谁都想得到最大的利益,但真正有格局的人,往往选择舍小利,因为他们已经看到,吃亏背后蕴藏着更多机遇。”当时,我就给他竖起了大拇指。他把得失诠释得太适合我意了,人心如明镜,舍得三分利益,喂大七分格局。
桂老师一直在自己喜欢的诗歌里,写诗和指导他人写诗。到目前为止,他出版了诗集、散文集、评论集22本书,却没有出卖过一本书让自己获利,他的书全部送到了学校,送到了愿意读他的书的人手里,延续他的公益理念。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桂老师就开始策划组织霍英东基金会、铭源基金的文化扶贫,在粤赣湘相邻革命老区即“红三角”地区,去建学校、办文学夏令营、出版校园文学和老区特写文学,成绩卓越。因此,2001年12月,桂汉标与钱学森、余光中等人就一起获得第二届“霍英东基金”大奖。
2005年10月,他到我们学校来给“星星”文学社的小记者开“校园文学--如何写好诗歌”的讲座,当时他带了他的作品过来,送给文学社一些他的书。我那会主管学校“星星”文学社的工作,尽管“星星”文学社被评为韶关市八大校园文学社之一,但我更多的心思是在教学上,只想培养学生一种文学的爱好与情怀,并没有打算做更多的事,也就没有与桂老师有更多的交集。
2021年冬天,我担任了乐昌作协的主席,桂老师知道后,来电表示祝贺,把他几十年来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很热心指导我如何去带好一个团队,带着我奔跑,实为感动!
作家冯骥才说:“只有自信才能做到低调和安于低调。”从桂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能量强的人,不仅有实力不声张,而且深谙不声张的美德,低调是为了让根扎得更稳。
舍去三分虚名浮利,才能游于天地之间,与天地精神往来,得七分洒脱和诗意。舍去三分的物欲,得到七分的自在;舍去三分的利益,得到七分的格局;舍去三分的虚名,得到七分的洒脱。低调的桂老师说,不攀不比,心淡然;不怒不嗔,心随和。不艾,不怨,心坦然。生活,有苦乐,人生,有起落。这样的人生哲理,我有幸当面得之,真的是三分有幸!
桂老师,低调如您,向您学习了!
(2023年8月17日)
(本文作者简介:吕眉洁,笔名梅洁。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乐昌市作家协会主席。曾从事编辑记者工作多年,后随军到韶关从事教育工作至今。时常笔墨耕读,行于草木春秋。作品散见全国各报刊,出版有散文集《心素如简》《人淡如菊》。)
◎◎◎◎◎◎◎◎◎◎◎◎
初心·恒心·进取心
作者:桂汉标
2023年春我的第21、22本个人专著《秀色金声》(诗集)、《爱是艺术的心》(评论集)出版之后,一年多时间过去了,作为已过古稀龄的老者,很自然地感慨来日无多,本不该再操持劳心劳力之亊了。无奈“一生干一件事”的此生信条,让我无时不敢忘怀“活到老学到老”,让生命“有一分光发一分热”,拒绝苟且虚渡。因此珍惜尚能寝食行止自如的时光,应在文化部门任职的老同学儿子之邀约,同时也是应不少基层业余作者之需求,今年春尽自身微力推动浈江区作家协会的成立,并且支持忇会结合实际开展各项活动:采风创作、出版作品集、开展国庆征文,并着手选编浈江区历史上第一套“风度荟萃文丛”。为了起一点“老马识途”的作用,我也将两年来的诗作编辑成集列入这套丛书出版了。
回首自己半个多世纪学习、体验、思考与创作的历程,廿苦兼备,寸心自知。
中学时代,在热情与懵懂中邂逅诗歌。那时老师让我编写墙报黑板报,为了让它生动活泼,除了自己和同学写的短文,开始学习《中学生》杂志,也尝试写作诗歌抄写在墙报黑板报上。想不到诗歌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表达内心世界的大门。我沉浸在诗歌的韵律和意象之中,试图用最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去描绘周围的一切。上山下乡的岁月,是青春的磨练,在广东“北大门”乐昌九峰林海山乡中,我经历了生活的艰辛,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馈赠。我将饱含着汗水的美好憧憬,化作一首首诗,作为与那片土地、那段岁月的对话。后来辗转韶关电厂、茂名热电厂、广州黄埔电厂和广州石油化工厂建设工地,为了搞好工地宣传,我写下了大量反映建设者的诗作。那些在烈日下、在机器轰鸣声中的身影,成为我诗歌中的主角。当看到自己的诗作在省内外不少报刊发表时,内心的喜悦难以言表。这是一种被认可的感觉,也是一种激励,让我更加坚定地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前行。1979年和1991年先后被批准加入广东省作家协会和中国作家协会,这对我来说,是人生的重要里程碑。从最初为了墙报黑板报而写诗的少年,到成为作家协会的一员,文学已经从单纯的爱好变成了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理想追求。我意识到自己有了责任与担当,这便是我此生的初心。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的工作也发生了变化。1983年从韶关建筑工业局政工部门调入市群艺馆,开始从事文艺辅导工作。后来又调入市文联,负责将地级市文艺杂志《粤北文艺》改版。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我提出了通俗文学与纯文学相结合的编辑方针,希望这本杂志能够立足于市场。经过不断地努力,杂志改版为《南叶》,并且开始在省内外公开发行。随后,又将其改版为全国首家幽默文学月刊,这个独特的定位深受读者欢迎,发行量也大增。在编辑刊物的过程中,我始终秉持着一个信念,那就是要培养本土作者,为本土作者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与此同时,我还参与了霍英东基金会和香港铭源基金在红三角实施大规模“文教扶贫”的具体工作。十多年时间,常年在青山绿水间奔跑,先后完成了包括小学、中学、大学二级学院等遍布“红三角”老区的40多项希望工程。因为我还须保证《南叶》杂志的正常发稿出刊,所以有好几年几乎頋及不了自己的诗歌写作了。但我一直把希望工程和组织校园文学夏令营紧密结合起来,希望通过文学的力量,在孩子们的心中播撒下希望的种子。同时,成立于1982年的五月诗社,也一直是我辛勤耕耘的着重点,先后有数十位成员成为省级作家协会会员,那种成就感如同看到自己亲手栽种的树苗长大成材。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做好这些事情,体现了一种恒心。
如今,我们面临着新时期经济社会的新变化,我也已经退休多年了。高新科技的发展,如AI等强势来袭,这对我们传统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组织辅导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然而我深知:“学然后知不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我开始尝试了解新的技术,探索如何将其与诗歌创作相结合。例如,利用网络平台推广诗歌,让更多的人能够读到优秀的诗作。在文学组织辅导工作方面,我也利用微信聊天等形式,为更多的文学爱好者提供指导。今年三四月间,与浈江区作协同道重访仁化双峰寨中学和乐昌城关中学,在给学生们作文学讲座时,我希望同学们关注当今高新科技发展趋势,开始学习AI的知识与应用。过了两个来月,当今年高考语文考卷出现不止一道涉及AI的作文考题时,有同行的文友立马对我的“老来学吹打”表示了认可与赞许。
我的这第二十三本个人专集,之所以采用《AI花讯》为书名,不仅仅因为集子收录了有关网络和AI题材的一些诗作,也体现了我一生文学历程:从初心的萌发,到恒心的坚守,再到进取心的持续,不自满自足,努力拥抱新时代,每一首诗都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节点。如果读者在阅读这些诗歌的时候,能够感受到诗歌背后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以及对时代的回应,那将是对我的报偿和鼓励。我由衷地感谢你们!
(2024年12月9日于广东风度诗城)
《AI花讯》
目录
代序一:痴人痴情痴诗(林汉筠)
代序二:低调如您(吕眉洁)
第一辑 赋能时空
多巴胺新年
我还想去韶山……
喜说“头号工程”(接口词)
肯定
金喆园哲学(组诗)
又读阅丹路
皈塘采风感念初心
让历史走出历史(组诗)
寥廓云山梦(组诗)
鸟人生态讲座
龙年听旨
龙年春播
创作基地喜挂牌
赋能
我在等着你
左龙古村新诗画(组诗)
我是党旗的一缕纤维
诗味数字(组诗)
夜行的女代驾
等待中的牌局
收废品的大嫂
夜市烧烤摊
鹊儿老了吗
车行瑶山路
无人机飞临瑶山
悦读石印中的芦溪
诗与梦打卡之地
孕妇肚子上的留言
火锅店的薪火
第二辑 秀诗可餐
礼
半字诗贺半百生辰
新丰回闪(组诗)
思恋
选择(一)
选择(二)
品格
灵感
通透
送别通哥迁居天堂
浈江盆景大有可为
520,爱献给未来
生命之托山海皈诗
秀诗可餐
喜聚又沐帽峰诗光
《阡陌远空》金声玉振
风度书房分享新著
书房秀色丰润人生
不惑文丛再续梦旅
云髻山为诗画颁奖
诗歌不老
梦里梦外
相聚
诗聚风雨中
未来将来你先来
仰望永恒的蔚蓝
致敬逐梦人
人生如荷
为年轻狱警开讲文学素养
盛夏行旅(组诗)
花讯
仰望灿灿丹霞
面向未来的相遇
第三辑 希望世纪
向岁月献礼
羌坑情结
黄柏关爱
马头溯源
桃源秋思
情牵奇心洞
花山植树
结伴访双峰寨中学
与城中学生谈素养
一千多万扇门敞开了
第四辑 A I来了
L 和 O
E 词典(组诗)
新客家(组诗)
大数据探测
喜释区块链
打开元宇宙
AI时代来了
诗证AI向未来
AI开启丹山宝库
后记:初心 恒心 进取心
◎◎◎◎◎◎◎◎◎◎◎◎
“她撑起了一片天”
——读桂汉标的诗看作家的社会责任感
作者:邓德林
桂汉标老师的新作《AI的花讯》中,有几首是与以代驾、收废品、夜市烧烤摊为主题的诗歌,桂老师歌颂了这些行业劳动者的顽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我特地对这几首诗歌进行了分析。
收废品、夜市烧烤摊等行业的劳动者,有时候,我们会称他们为“草根”。草根是个中性词。草根指与主流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基层民众或弱势群体,涵盖农民、农民工、普通市民等,强调其非官方性和大众性。
一、职业没有贵贱之分,人们有选择从事适合自己的能力、水平行业的权利
我们知道,任何一项职业,都有对从业者的操作技能、文化水平、年龄等要求,特别是个体创业者,还有资金投入的限制,经营管理水平高低、家庭条件局限的考量等因素。可以说:类似代驾、收废品、夜市烧烤摊等行业,起点相对比较低一点。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来看,离不开这些职业的劳动。其他人不应对这些人带着歧视的眼光看他们。当然,也包括从事文化工作的工作者。
桂老师是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在他的笔下,以代驾、收废品、夜市烧烤摊的从业者,他们的劳动,同样值得描写、叙述,同样值得尊重。
《夜行的女代驾》:“手机震动,新的订单来了/她熟练地点开顾客的期许/地址、路线,都已了然于心/调整头盔,甩一把额头汗滴”
《收废品的大嫂》:“骑三轮的大嫂,走街串巷/吆喝声里藏着生活的沧桑/一家家的瓶瓶罐罐、纸张、塑料/在她眼中,都是被弃的宝藏”
《夜市烧烤摊》:“烤炉铁网上肉片翻飞/孩子在旁看着有点儿好奇/她是母亲,也是夜的守望/守望一家几口艰辛的日子
“即使生活艰辛,汗透衣衫/洗不尽,岁月留下的风霜/铁皮车轮滚滚,伴着/卑微心头闪耀着的不灭的希望”
这些人,不管从事什么行业,都是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他们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会降低对工作的要求。
二、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桂老师没有回避各个家庭里面的故事。
“她也有家呀,疲惫瞬间消弭/睡梦中的孩子也许正念着她/每一次出发,都是为了更好地归来/她与顾客,谁不说共情共需”
“想起家里不住唠叨的“堂客”/想起大伢子的学费还没着落/我吃得苦愿干最累最脏的活/不相信运气的双眼今天瞎着”
“夜风微凉,炭火仍熠熠/期盼盈满少妇的眼眸/翻转的铁钳啊,是烤串,更是生活/还有那泪水浸过的往昔”
含着“金钥匙”出世的人,毕竟是少数人。他们的家庭都会面临着不同的压力; 他们个人,都会面临着不同的困难。
三、在生活的压力面前,主人公没有被吓得趴下,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
“当夜色在奔波中渐渐淡去/拔出车钥匙,交回车主手里/她又骑上自己的“小绵羊” /飒爽身影消失于微露的晨曦”
“牌局还在继续,仿佛幕布不落/充满了未知的是他们的生活/每一次洗牌,都是新的开始/他们期待着,赢一个好彩头”
“不知道你的名字,又来自何方/你骑着三轮车,常现心上/当今城市翻天覆地的编年史中/少不了你坚毅穿行的形象”
“喧嚣里,靠自尊找到立足位置/浮华中,遮掩不了梦旅的坚实/她知道,生活总会越来越好/带着孩子,她撑起了一片天地”
生活累不累?
累!而且很累!
生活苦不苦?
苦!而且很苦!
桂老师没有回避生活的苦与累,但是,桂老师更是看到了他们内心世界的闪光点。
说实话,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在桂老师的诗中,我们就会找到这样的答案。
我记得唐代诗人杜甫有一句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那年秋天,狂风怒号,卷走了杜甫屋顶的茅草,夜深了,冷雨如麻,屋内潮湿不堪,连床铺都没有干处。
然而,杜甫尽管身处困境,却心怀天下。他没有停留在对自己不幸的哀叹中,而是升华出了一个更为宏大的愿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他希望能够有千万间宽敞的房屋,庇护天下所有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能露出欢乐的笑容,不再受风雨的侵扰。即便是在自己的茅屋被风雨摧残的时候,杜甫依然想着那些比自己更艰难的人们,这种胸襟和格局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正是因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这么一句流传千古的诗句,我们听到了他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才能让普通百姓引起共鸣的原因。
反观有些描写草根生活的诗,往往夸大困境的描述,夸大困境的对人的摧残,让人沉沦不能自拔,用这种观点写作出来的作品,让人看不到生活的希望。这种诗与桂老师的诗作相比较,就见水平的高低。
读了桂老师的这几首诗,再联想起杜甫的诗句,笔者对桂老师的文品和人品,顿时升起一种崇敬的心情。该做什么样的人,该作什么样的文,总会找到自己发展的目标了!
(2025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