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 16 日至 19 日,晋陕大地的教育版图上,一场意义非凡的交流盛会正悄然铺展。当代教育思想家及实践家孟国泰先生携手孟子教育研究院研究员、“三标课堂”名师、未来教育家张海峰,如播撒火种的使者,马不停蹄奔赴山西长治容海学校、沁县中学及陕西西安玉立教育集团,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在跨越两省的教育沃土上,播下创新的种子,收获了满径芬芳的教育成果。

一、长治容海:高效学习之门的开启
在长治容海学校的课堂上,张海峰的“三标化学课”如一把钥匙,打开了高效学习的新大门。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化学》,8 分钟读完 8 页课本的惊人速度,颠覆了传统课堂的节奏认知;全班 30 人中 18 人斩获“限时测评改”满分的亮眼成绩,更像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三标课堂”在激活学生自主能力、提升学习效能上的独特魔力。这堂别开生面的课,不仅赢得了师生们潮水般的掌声,更给容海学校的教育改革注入了跃动的新活力。
二、西安玉立:教学智慧的绽放
转战西安玉立教育集团,张海峰的教育智慧再度绽放。他俯身指导两位教师,将“三标课堂”的理念融入语文与数学教学,仅用 20 分钟便完成了传统课堂两节课的教学任务。课堂上,“人人都是小老师,个个都是好老师”的生动场景令人动容——学生们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探索的主人,思维的火花在互动中碰撞,知识的传递在自主中完成。这两堂课如两颗璀璨的星,在传统教学的天幕上划出了耀眼的光芒,为玉立小学的教育创新指明了方向。
(一)语文课堂:破茧成蝶的蜕变之旅
林老师的《精卫填海》课,课前与张海峰调整目标:读顺课文、讲清故事、交流印象、背诵全文。张老师鼓励紧张的林老师,让她参考孟老师的示范课。
课堂开始,林老师简短导入后引导学生读标,却被张海峰叫停。他强调三标课堂流程:先集体背《自主歌》,再由老师释标,达标环节需按“自主学、对子教、小组帮、全班助、老师引”的步骤进行,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机会。
林老师按流程重新组织,学生们立刻活跃起来,自主探究文言文。3分钟后,在张海峰提醒下进入对子互读环节。随后,林老师按张老师建议,点了最担心的缩肩男孩展示,男孩从紧张到流畅读完,令人欣慰。
后续环节愈发顺畅。到背诵目标时,孟老师提议先看已会人数,仅一人未举手。当这个男孩惊讶站起并成功背诵后,脸上绽放灿烂笑容,教室掌声雷动。
未预习、无教辅、无讲解,仅20分钟就完成传统两节课的内容,印证了三标课堂“高快”特征,林老师的首次三标课落地成功,张海峰也圆满完成指导任务。
(二)数学课堂:思维碰撞的智慧盛宴
第二堂课是刘老师的数学课,课题为“优化——沏茶问题”。课前,张海峰和刘老师对教学目标进行了优化:明确沏茶分为几个环节;如何安排几个环节,可实现用时最少,并用桌上图片摆出流程图;限时测评改完成课后习题 3。有了前面的实操示范,刘老师在操作流程上顺畅了许多,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失误。在完成目标二时,她为学生提供了沏茶水各环节用时的图片。孩子们在摆弄图片的过程中,如同一个个小小的设计师,完成了对流程的最优设计方案!这一过程将抽象的问题具象化,从而锻炼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
在展示环节,张海峰同样建议找最为担心的孩子。刘老师点了一位没举手的小男孩,他站起身时,像一株含羞草,羞涩而腼腆。但当他开始解释时,声音虽轻,逻辑却像剥开的笋壳一样清晰:“可以先烧水。在水烧着的这 8 分钟里,我们同时做洗茶具和找茶叶这两件事。所以,最快……8 分钟就够了。”他的答案干净利落,直击核心。这一刻,掌声不再是出于礼貌,而是由衷的赞叹与喜悦。刘老师眉间的紧张霎时化开,转为如负重释的欣慰。
三、报告厅里的成长分享
在玉立小学的报告厅里,张海峰以“我与从个体出发新教育”为题,向全体教师袒露了近四年的成长轨迹。从化学教学的出类拔萃到班主任工作的风生水起,从教研探索的有声有色到《大众教育学》读书活动的一等奖殊荣,再到足迹遍布鄂尔多斯、运城、临汾、长治等地的讲学经历,他用扎实的实践证明:教育的创新,从来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扎根课堂、深耕学生的点滴积累。
四、秦岭晨跑:未来教育家之路的启程
8 月 19 日清晨,晨曦为秦岭镀上金边,孟国泰与张海峰的晨跑身影,在山间拉出长长的剪影。“读天读地读人间,读书读文读经典”,孟国泰的话语在清新的山风中回荡。当谈及教育的突破,他郑重寄语:“秦岭是南北分界线,也是海峰由‘教书匠’成为‘教育家’的分界线。”张海峰望着连绵的山峦,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想起玉立课堂上,学生们用“做即学”理念创造的满分奇迹,深有感触:“创新才是教育的生命力。”孟国泰的点拨更让他明晰方向:“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每个深耕教育的人,都能成为教育家!”
阳光洒满山间,也照亮了张海峰的教育之路。在秦岭的自然风光与“从个体出发新教育”人文风光的双重滋养下,这位“三标课堂”的践行者,正以扎实的脚步,向着“教育家”的理想高地稳步前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教育创新的沃土上,张海峰必将绽放出更耀眼的光彩!
五、静待花开:教育的真谛
两堂课,每堂课都不超过二十分钟。没有喧哗的设计,只有静水流深的思考。三标课堂如同一面镜子,它照见的不仅是优等生的高度,更是是否让最后面的学生也获得平等奔跑的权利。教育的效率,应体现在“沉默的大多数是否被真正唤醒”。教育最丰硕的成果,从来不是一枝独秀,而是整片森林的郁郁葱葱。
在这两堂三标课实操中,张海峰看到了孩子们的无限潜力,看到了年轻教师的成长与进步。教育是一场漫长的修行,需要我们用心去浇灌,用爱去呵护。让我们静待花开,期待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教育的阳光下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张海峰的长治西安之行,是一场教育理念的播种之旅,更是一次教育实践的深刻探索。他的“三标课堂”不仅在山西长治和陕西西安的校园里生根发芽,更在每一位参与其中的师生心中种下了创新的种子。正如他所坚信的,教育的未来属于那些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教育者。张海峰,这位未来的教育家,正以他的智慧和勇气,在教育的道路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作者:青力、阿鹰
责编:唐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