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典看人道天道
作者/刘斌
经典人道
故有貌愿而益,有长若不肖,有顺怀而达,有坚而缦,有缓而釬。《长短经知人》
译文:外表忠厚老实,实际骄傲自满;看似德高望重,实则品行不端;表面圆滑顺从,内心却刚直豁达;看似坚强果断,实则散漫无力;外表从容迟缓,内心急躁凶悍。
历史教训
不能被人的表象迷惑,真实的品性需要花时间判断。
有诗为证:
“赠君一法决狐疑,
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诗王白居易借着这首诗告诉世人一个解决猜忌的方法,不要通过占卜这些迷信手段瞎揣摩。然后诗中又写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言下之意就是说,不要急于判断事情的真假好坏,时间往往能证明一切。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四句通过两个著名历史人物的典故来解释前四句提出的观点。
周公是西周开国元勋,早年辅佐周武王讨伐商朝,开创了周朝八百年基业。周武王去世后,年幼的周成王登基,周公被委以摄政大权。当时管叔、蔡叔、霍叔等大臣打算趁王年轻图谋不轨,但又对周公有所忌惮,于是便散布流言说周公独揽大权,想取代成王自立。久而久之,流言越传越盛,周成王听闻流言后心中也不免对周公产生怀疑。周公担心自己的安危,于是辞去相位,跑到封地避祸。
周公离职后不久,管叔、蔡叔、霍叔等人便发动叛乱,欲推翻周成王。关键时刻,周公临危受命率军东征,最终打败叛军,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周公也因此名垂青史。
王莽是西汉末期的权臣。他为人谦恭,克己不倦,清正廉洁,礼贤下士,几乎具备了所有人性的优点。所以朝野上下都对王莽赞不绝口,认为他能与古代圣人相媲美。可是后来,王莽却篡夺皇位,建立大新王朝。
如果当初周公在流言蜚语盛行之时被杀或是病逝,那么历史给他打上的烙印很可能就是逆臣贼子。而王莽如果在代汉称帝前就去世,那就没人知道他的野心,史书中的王莽反而可能会留下一代圣人的美名。所以“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大多涉世不深的人,看待事物往往抱着非善即恶的观点。会过早对某人或某事下结论,那就很可能被事物的表象蒙蔽,冤屈好人,放纵恶人,所以不要轻易相信别人,也不要猜疑苛求,以至于失去真正的朋友。
感悟天道
大道看人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祂是看内心。
忍受试探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经过试验以后,必得生命的冠冕;这是至圣者应许给那些爱大道之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