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因果秤】
暴雨冲垮县衙粮库,三万石官粮霉变。县令竟强征民粮补亏空,差役抬着官秤逐户搜刮。秤砣落处,家家灶冷仓空。
济公醉卧粮车,忽将酒葫芦砸向官秤:"好一杆吃人秤!且看贫僧重定斤两!"葫芦中飞出金芒,官秤轰然迸裂,现出其中机括——秤杆空心灌水银,秤盘底贴磁石,秤砣竟是铁铸包铜。
碎片落地化作明镜,照见县令多年恶行:大秤进小秤出,克扣赈灾粮;虚报田亩数,强征血泪税;甚至将阵亡将士抚恤银也贪墨七成。镜中忽然伸出无数枯瘦的手,将县令拖入秤盘——秤杆自动倾斜,另一端升起如山粮垛,砝码竟变作累累白骨。
"一斤粮,千滴汗!一两银,万条命!"济公挥扇间,霉变官粮尽化新米,飞回百姓粮瓮。县令被困秤盘,每逢下雨便重复称量白骨的噩梦。
【第二十四章 归去来】
京中钦差巡察至县,县令献上"万民伞"邀功。伞开刹那,千百布条化作状纸纷飞,每道血手印都诉着冤情。钦差怒掷茶盏,瓷片竟拼成"官逼民反"四字。
是夜县衙起火,档案库飞出灰蝶万千,翅上皆带字迹:某年某月某日,屈打成招;某案某卷某条,偷天换日。灰蝶聚成济公形貌,醉笑指天:"苍天自有记事簿!"
雷霆骤降,劈开县衙地窖——现出白骨填满的银坑,坑底沉着十八具前任官员尸首。钦差骇然欲逃,破蒲扇忽遮天蔽日,扇面映出他当年为升官献妻的丑事。
晨光熹微时,济公踏歌远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待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村民追至村口,唯见地上插着那柄万民伞,伞骨生长成桃李树,花开时总落红如雨。
(全书终)
【后记】
寺钟荡碎暮云时,贫僧掷笔望西山。满纸荒唐言犹湿,皆是红尘血泪斑。
这书原不该写——济公活佛的游戏风尘,岂是文字能囚?然则近年行走人间,见贪官污吏戴佛珠念慈悲,奸商恶霸捐香火求福报。佛前灯油愈盛,世上苦海愈深。遂将三十年来所见因果,化入嬉笑怒骂。
书中鬼怪皆非虚妄:那米瓮生莲,是万历年间杭州真事;纸马渡漕,乃天启年运河奇闻。至于照妖镜审贪官,实借嘉靖朝清官轶事。每每醉卧古刹,总见冤魂托请:“和尚不肯坐莲台,且为众生作稗官!”
写作时常遇异事:某夜写“饿鬼道”章,忽闻窗外饿殍哀嚎;撰“无根井”篇时,桌案竟渗水痕。最奇是完稿那日,砚中残墨自成济公小像,提破扇对我大笑:“痴儿!还不速速醒转?”
此书非为猎奇,唯愿世人知:
铜钱雨淋不灭心头火,
照妖镜照不尽皮下邪。
莫拜泥塑金身,
且修铮铮铁骨。
济公醉歌终有尽,
人间正气自长存。
——早子年冬月十八日,醉僧掷笔于破庙蛛网之下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