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185

高鸿友和他的女儿
王英
“想象你要去的地方,愿望就快实现了,保持队形,跟着我冲!如果发现自己落单了,迎着阳光独自驰骋在草原上时,不用担心,那是因为你在天堂!兄弟们,我们生平的事迹将永垂不朽!勇气和荣誉将与我们的灵魂同在!”
这是笔者喜欢的一段台词,来自电影《角斗士》里马克西默斯率军冲锋前的动员,献给已经远去的一代悲情英雄!
(一)
在我童年时,高伯伯家与我家是邻居,因此比较熟悉和亲切。准备写作此文时,我突然发现竟然连写作对象的名字都不知道。父母和同事们都尊称他为“高师傅”,孩子们叫“高伯伯”,也难怪我从未听说过他的名字了。
高伯伯名叫高鸿友,生于1921年,来前进厂之前是济南材料试验机厂的党总支书记。1966年他作为技术骨干,接受组织调动进入三线厂之一山东前进配件厂(后改名为山东前进机械厂,代号9426厂,也称山东高射机枪厂),是建厂元老之一。他先后任六车间副主任、车队副队长和七车间副主任。1981年退休,1993年随厂搬迁去临沂,1996年因病去世。高伯伯有三个子女,长子世生(妻子陶波),女儿世梅(丈夫王汝江),次子世新(妻子王玲),除了世梅在民丰就业,全家人都在前进工作,第三代高飞、高峰也在厂里出生和成长,是厂里为数不多的三代同堂的家庭,可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前进之家。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高伯伯非常和善可亲,特别喜欢孩子,我们姐妹常去高伯伯家玩,回来时口袋里经常揣着他给我们的糖果,那时候大白兔奶糖有多稀罕,当时小朋友都喜欢收集各式各样的糖纸,我家有一本厚厚的糖纸册,被我和姐姐视若珍宝,这些宝贝其中不少来自高家。
高伯伯烧的一手好菜,家里每逢做点什么好吃的,总要给邻居们分分,不知道分到最后他们自己还能剩下多少。
听父亲说,高伯伯是前进有名的“三好师傅”,技术好、人品好、人缘好,在厂里威望极高。技术上他是厂里仅有的两位八级钳工之一(另一位八级钳工是王根治)。
那时的八级工是少之又少的,前进厂之所以有这两名八级钳工,证明了好人好马上三线的那段史实。高伯伯技术精湛,他用锯条锯出来的钥匙,比铣床铣出来的都精致。工作上他兢兢业业、以身作则,六车间是厂里的模具车间,对技术要求非常高。有一次他的徒弟张凤山协助他工作,因为脑子开小差,递错了工具,被他严厉批评。他对徒弟要求极严格,他带出来的徒弟后来都成了技术骨干。
高伯伯在工作上一丝不苟,在生活中却人缘极好,经常帮助别人。世生哥回忆,1958年他记得有一次父母吵架,原因是家里经济困难,上有老下有小,钱不够花,要知道当时高伯伯的工资是每月80多元,在当年可以算是“土豪”了,可是他经常资助有困难的工友,有时候名义是借,但从来不让人还钱,因此拿回家来的钱就很有限了。
世生哥还说,他小时候对父亲的印象很模糊,因为父亲总是工作忙、加班多,等父亲回来时,他已经睡了,而在他早晨醒来时,父亲又已经上班去了,虽然是一家人,见面的机会却着实不多。直到1968年他也进厂就业之后,才逐渐和父亲的关系亲密起来。
高伯伯为人谦逊低调,可有一件事却让他在前进乃至整个山东省军工系统声名远扬。那是1968年,高伯伯作为山东省军工局的代表,受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十一国庆招待会,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接见。邀请函由周总理亲自签发。因为我要写这篇文章,世新哥在箱子里翻出了这份珍藏已久的珍贵的邀请函。
邀请函全文如下: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九周年订于一九六八年九月三十日(星期一)下午六时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招待会请参加
周恩来”
父亲回忆,高伯伯曾告诉他,在国庆招待会上,毛主席亲切接见了代表们。周总理亲自向高伯伯敬酒并握手,那场面一定非常庄严隆重、激动人心!可惜,高伯伯已经离去二十多年,具体的情形已经无从知晓。这份珍贵的荣誉高家一直珍藏在心中。高伯伯从北京回厂后,厂里举行了隆重的表彰大会,高伯伯光荣地戴上红花,向全厂职工讲述参加国庆招待会的盛景。同事们都争相和他握手,那是一双总理握过的手啊!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不仅是高家的光荣,也是前进厂的光荣,是山东军工三线的光荣,寄托着一个国家对三线建设的殷切期望。

1985年高伯伯参加前进厂运动会老年组长跑比赛,快到终点时孩子们跑上去迎接。


1968年国庆招待会由周总理亲自签发的邀请函
(二)
世梅是高家唯一的女儿,生于1953年,1970年在民丰就业。听我妈妈说,她是一个清秀文静懂事的姑娘,因为她母亲身体不好,她小小年纪就帮助母亲分担家务的重担,深受父母的喜爱。
关于世梅,有一段不得不说的心酸往事。2016年5月9日,我在民丰网络家园读到一篇文章《工作服》,作者橄榄枝,是民丰的一位女职工。文章摘录如下:
“1972年夏天一个工作日,三车间装配车间的房顶上为降低车间里的温度不停的喷水,很远就看见一片雾气笼罩着周围,骄阳似火温度好像在挑战人们的极限。火药车间进入艰难的季节,生产任务又是不得由天气的恶劣而停产,只能增加中间停顿间隔时间次数,上班的职工热的恨不能扒层皮凉快一下,面对小帆布工作服就像穿小棉袄一样不情愿,干脆穿着单薄的夏装进入工作间,一次两次,顺利的度过,安全意识在侥幸中被推到第二位,但危险始终存在的,不留任何痕迹的在寻找机会迸发。火药一旦遭到了碰撞,引发了敏感,冲出束缚,发挥了特有的威力,会造成人体不可抗拒的伤害。火药的敏感性和爆发力是它特有的功效,但如果在制造过程中发生意外,便是伤害,是灾难,是大事故……因此三车间的建筑模式用材都不平常,开放式的双层门窗,便于逃生的甬道,加上严格的操作规程以及训练有素的职工,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事情总是不在意料中发生,那一年夏天,天热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当时,厂里正在生产12.7mm高射机枪穿甲曳光弹。曳光管是填装在弹头内的发光体,正如电影上我们看到的像激光一样的物体,正是曳光管的光束,其实正常的子弹在发射时用肉眼是观察不到的, 曳光管是寻找弹药方向的。曳光管内的火药是针刺性的炸药,遇到碰撞就会爆炸燃烧。生产中对曳光管的管理十分严格,全部产品都用布袋装,而且每袋只有1000粒。所有操作人都必须轻拿轻放。出事的那一天一切都很正常,机器在飞快的运转,大家在全力以赴地工作,突然从地面上燃起一束火柱,短短十秒钟时间,整条生产线瞬间爆燃起来,霎时间车间内浓烟尼熳冲出门窗,危险在那一刻已经发生。面对突如其来的火爆事故,班长赵光亮带领大家没有惊慌。为了控制火情,他果断的指挥大家不要慌乱,吩咐专人切断电源,并把已加工好的弹头搬离火场。以免 引起更大的事故。技术人员盛锡福等闻声赶来事故现场,询查人员情况,他不顾浓烟气浪和正在燃烧的火烤高温,不曾思考个人的安危,一个箭步冲进车间寻找,有无受伤的战友。在弥漫的烟雾中只见一名女工,火光燃烧了身上的衣服,惊吓使她身体就要失去自救的本能,有气无力地正在向外逃出。冲进去的盛工凭着无私的勇敢和责任,摸到女职工的逃出方位,抓住手拖出车间门口。这时燃烧的火在女职工身上冒着火花。王忠松老师傅用自己的双手把战友燃烧的衣服撕扯下来,结果王师傅的双手也被灼伤。 盛锡福老师又飞快的脱下自己的工作服搭在女职工身上,双手托起已躺倒在地上的战友跑出车间。在他人的帮助下,背起就往医务室方向跑去。医务室...急救车...奔向坡里医院抢救...转院救治。传来消息女职工烧伤面积百分之六七十,难以想象她是在怎样的痛苦中度过的。两年后,偶尔在一次洗澡时和这位女职工相遇,没敢确定是她,面目不如以前细嫩白皙好看,当在浴室里不经意地发现她烧伤后留下的疤痕时,才敢确定就是那位伤者。可想而知她经历多大的疼痛才保住一条生命。这位女职工经过长达两年的治疗和整容,得到最好的恢复。后来在民丰厂有了满意的婚姻,祝福她。”
看完这段,我的心猛然抽搐了,想起幼年时多次见过世梅姐那严重烧伤的面容,也曾听父母提起过那段往事。我连忙打电话求证,果不其然,文中描述的这位严重烧伤的女工就是世梅,那是1972年,世梅姐19岁。19岁的花样年华,全身70%一级烧伤,生死未卜,我难以想象高伯伯内心会有多么伤痛!更加雪上加霜的是,那时高娘娘已经病重,也在住院中,一家有两个伤病患者,这该是多么揪心、多么艰难!为了高娘娘的康复,世梅姐烧伤的事,不但高家,也连同我们这些邻居也心照不宣地一起对高娘娘保密。然而高娘娘的病始终不见好转,终于在1976年撒手人寰。
那段时间,世新还小,高伯伯和20出头的世生哥就在两个医院之间辗转奔波,对病重的高娘娘强装笑脸,同时还要做好本职工作,有好几个春节都是在医院度过的。那是一段多么艰辛的日子!
民丰厂的领导满怀内疚地来高家慰问,大度的高伯伯不但没说一句批评的重话,反而不断宽慰对方,让民丰的领导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
治疗的过程艰辛而漫长。世梅姐受伤后立即被送到当地最好的治疗烧伤的医院沂水人民医院,医生从未见过如此危重的病人,药品也不足,一入院就下了病危通知。医院特意从青岛青医附院请来了专家会诊。我父母曾多次去医院看望世梅姐。母亲是医生,对世梅姐的伤情格外关注,说起当年的惨状母亲至今还唏嘘不已。刚入院时,世梅姐的全身都是焦褐色的,极易感染,医院进行了最大努力,帮助她闯过了最初的生死关。之后的治疗极其痛苦,全身的疼痛自不必说,她要躺在特制的床上,平常不可以翻身,只有在医生规定的时间,在医生、护士的安排下才可以翻身,每次翻身都要经历彻骨之痛。植皮手术要进行很多次,而且不可以打麻药,疼痛的程度非常人可以想象。母亲说,世梅姐非常坚强,她的意志力和积极配合治疗的态度,使她得以闯过治疗中的道道难关。即便如此,烧伤造成的疤痕是不可避免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19岁正是一个女孩子花朵般的青春年华,面对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她要有多么坚强的毅力才可以面对!家人、同事都给了她最大的支持和安慰。她的哥哥世生哥告诉我,世梅姐本来是性格开朗的,受伤之后变得沉默寡言、不爱说话,心里有多苦她都不说,从不愿给家人增加烦恼和压力,更不愿让重病中的妈妈心痛。多么善良和坚强的姑娘啊!
这件事前进人知晓得并不多,在民丰却是家喻户晓、影响极大。军工生产天天都是和火药枪炮打交道,本就是风险极大。这次惨痛的事故也震动了山东省军工局的高层,一系列安全生产、科技发明的高潮随之兴起。以下摘自北野----民丰厂老技术科长李黎的儿子对《工作服》一文的评论:
“看到橄榄枝震撼而又辛酸的描述,想起本次事件发生后本人正在厂医务室旁边的篮球场上打球,亲眼目睹医务人员争分夺秒地抢救伤者的动人场面,首次意识到民丰厂有如此危险的工作。事故发生后,家父李黎冒着极大的政治和人身伤害风险,经数百次试验,改进了曳光管引燃剂配方,大大钝化了其敏感性,从而大大提高了其燃点,使此类事故罕有发生,该配方被五机部纳入工艺流程图,废止了前配方,并在全国同类生产厂家应用,杜绝了此类伤害事故的发生。该成果荣获78年山东省科学大会奖。但民丰究竟有多少有毒有害及易致人身伤害的工作岗位谁能说得清楚。曳光管装车间的民丰人是幸运的,其他危险岗位的前辈们不惧危险默默奉献的事迹不应被埋没,我想,可以梳理一下,详细记述他们的英名,把他们的事迹可以作为一个专题来书写和弘杨。”
世梅姐经过两年的精心治疗,逐步恢复了健康,再次坚强地回到了岗位,工作兢兢业业,一如既往地热爱她的工作和生活。她后来有了美满幸福的家庭,如今一家人和和美美地生活在黄岛。2016年前进厂纪念建厂50周年,在“五一”大聚会上我见到了世梅姐,记忆中上次见她时我还是个小学生,光阴走过了三十载,我仍然一眼就认出了她,她还是我少年时印象中的模样。紧紧握着世梅姐的手,只觉得感慨万千、眼眶发热,万千话语无从说起。为这位坚强勇敢、善良宽厚的姐姐骄傲!
事故固然是惨痛的,然而世梅姐的受伤,唤醒了山东军工三线系统的安全防范意识,由此保障了更多三线军工人的安全,可谓亡羊补牢善莫大焉。历史往往是由普通人推动的。可以说,世梅姐虽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是她是真正的无名英雄,值得我们钦佩!
2016年,前进人隆重举办五十年亲情大聚会,时隔多年,我又见到了世生、世梅、世新全家,看到他们,就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军工人的情谊就是这么深厚、淳朴!如果高伯伯能活到今天,能看到他的子女、孙辈齐聚前进,是这么意气风发,该有多么欣慰!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用这句话来描述高家三代人是无比贴切的。高家是前进、也是三线普通的一个家庭。由于笔者当年的年龄所限,这篇文章只能是挂一漏万,高家真实的故事远比此文更动人、更精彩。无数的军工家庭在大山里谱写了多少默默奉献、悲欢离合的故事。当时代翻开新的篇章,三线也随着旧日的光阴走进历史的尘埃,然而,历史不应该忘却,这些共和国的优秀儿女为国家的军工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后记:
这篇文章写作于2016年6月。2017年经前进厂推荐,高鸿友伯伯被评选为“山东三线军工工匠”之一,他的青铜塑像矗立在中国军工文化园(蒙阴岱崮·原三线民丰厂旧址),被后人永远纪念缅怀。这是后代对一代军工创业者最高的尊崇和敬仰!他们是奉献的一代、悲情的一代,属于他们的时代可以远去,但他们的精神将与日月同辉,与蒙山沂水常在!在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军工精神必将为后人所承传和发扬光大!
作者:王英,前进厂职工子弟,现在青岛从事国际贸易工作;青岛红色文化研究会会员,前进家园副主编。
链接: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征文和征物活动的启事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