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镜花水月】 腊月初八,灵隐寺施粥日。济公拎着馊粥桶满院转悠,专往锦袍绸褂者碗里舀稠粥,却给破衣烂衫者盛清汤。众香客哗然,监寺僧忙拦:“师叔又颠了!当心施主们怪罪!”济公拍腿大笑:“妙极妙极!且看老僧的颠倒粥!”
说也奇怪,那些喝稠粥的富户纷纷呕吐,吐出的竟是昨日宴席上的山珍海味;而饮清汤的乞儿却咂嘴回味,脸上泛起红光。更有一病弱老妪饮罢,忽的抛却拐杖,竟在雪地跳起幼时学的柘枝舞。
忽闻马蹄声急,钦差大臣奉旨驾临。八抬大轿中走下个面白无须的宦官,尖声道:“圣上梦得西湖底有前朝佛宝,特命济颠和尚即刻打捞!”说罢展开黄绫圣旨,字迹竟是用金粉混着朱砂写成。
济公抠着脚丫嗤笑:“公公左手揣着采办佛宝的五千两银票,右手藏着弹劾灵隐寺的奏折,好忙!好忙!”宦官脸色骤变,袖中果然飘出两张纸,被风卷着悬在半空示众。
疯僧也不推辞,趿拉着破鞋走到西湖边。但见他解下裤腰带往湖心一抛,那腰带竟化作金龙钻入水底。霎时波涛翻涌,浮起无数奇珍异宝:鎏金佛像、玉雕菩萨、珊瑚菩提树...宦官看得眼直,忙令随从打捞。
谁知宝物入手即腐——金佛变作锈铁,玉菩萨化成淤泥,珊瑚树竟是一堆枯骨。宦官怒斥妖术,济公却从湖泥摸出面破铜镜:“真佛宝在此!”镜中照出宦官前身:竟是专司给皇帝试毒的太监,因贪财调包毒酒害死亲王。
此时镜面忽现涟漪,映出当今圣上正在宫中吐血。宦官惊惶欲碎宝镜,济公却呵气成霜,镜中景象骤变:但见三年前被宦官淹死的宫女冤魂,正将御膳房的盐换成砒霜!
“快马加鞭十八日可抵京城。”济公将破镜塞给宦官,“镜中冤魂认得旧主,公公每耽搁一刻,皇上就离鬼门关近一步。”宦官连夜狂奔,果然在第十八日拂晓救驾成功。然其因惊马坠崖,临终前竟用血在镜面写了个“悔”字。
再说西湖畔,那些打捞宝物的官差纷纷病倒,浑身长出铜钱状疥疮。济公取芦苇管吸湖底沼气,吹向患者疮口,竟飞出许多金色水虱。疯僧叹道:“尔等昨日打捞的不是佛宝,是岳爷爷沉金的怨气啊!”
原来北宋末年,岳飞曾将军饷沉入西湖阻金兵。这些金锭浸透忠魂血气,又染溺死者怨念,早成精怪。今日被宦官贪念引出,正要祸害人间。
济公忽的跃入冰湖,破衲衣鼓成巨囊尽收金精。上岸时怀中抱着块人形金石,轻轻置于岳王庙前。金石遇香火即融,现出岳武穆虚影,朝着北方连叹三声。每叹一声,临安城就有一处金库炸裂,贪官银两尽数化作飞灰。
是夜满城皆闻马蹄声,有人见岳家军阴兵过境,将那些炸出的金银撒入贫户窗内。翌日雪晴,穷人家灶台都埋着岳字纹银锭,而贪官床头则摆着冰凉的铁秤砣。
唯有灵隐寺斋堂留下济公的粥歌: “金珠银锭不如粥,玉带蟒袍遮羞布。 若问佛法真滋味,且看雪地光脚走。”
那宦官血写的破镜后被供在大雄宝殿,照出每个跪拜者的前世今生。香客们称其“孽镜”,却不知镜背还有济公以狗腿刻的小字: “照妖照魔照人心,原来都是镜中人。”
(第七章待续)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