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孽海回帆】 话说赵家父子经孽镜台一吓,三日间竟像是换了心肠。赵德明令打开所有粮仓,只见黍米满廒,麦粟盈囷,他却对着粮堆连连叩首:"这都是吸髓榨骨得来的孽债啊!"
第四日拂晓,赵守仁亲自驾牛车往贫户区送粮。途经西门菜市,忽见个蓬头稚子被肉铺掌柜揪着耳朵叱骂:"小贼骨头!敢偷爷爷的猪头肉?"那孩子怀里揣着块发霉的饼,哭道:"娘亲病重,只想尝口肉味..."
赵守仁正待解囊,忽闻熟悉的酒嗝声。但见济公歪在肉案旁,拎着半只油汪汪的烧鸡笑道:"张屠户,你且看看这孩子像谁?"说着朝案上猪头吹口气,那猪头竟变作一张人脸——分明是张屠户三年前饿死的老父!
市集霎时哗然。张屠户吓得剁骨刀脱手,济公却用破蒲扇接住刀锋:"莫慌莫慌,令尊说你在世时克扣他汤药钱,如今倒计较起猪头肉了?"扇子轻摇间,肉案上所有牲肉都发出人语,纷纷诉说前世因果。
忽见东南方烟尘滚滚,竟是巡抚仪仗路过。那八抬大轿中的王巡抚,正是赵德明科举时的座师。赵守仁如见救星,扑到轿前哭诉家中异事。谁知轿帘掀起,露出张青面獠牙的鬼脸——原是王巡抚贪墨河工款,致三千民夫溺毙,冤魂早已缠身!
济公哈哈大笑,将酒葫芦往地上一倒。酒水漫延成镜,照出王巡抚前世竟是赵家祠堂里偷吃灯油的老鼠。疯僧拍手唱道:"鼠辈穿上官袍,倒来审判猫儿?"巡抚惊惶欲逃,却见轿杠化作黑蟒,将他缠得眼突舌伸。
此时天色骤暗,西湖无风起浪。浪涛中现出赤发巡使,手持判官笔朗声道:"钱塘郡守王某,阳寿本该今日终!"赵守仁吓得魂飞魄散,却见济公夺过判官笔,在生死簿上画了个酒葫芦:"且慢且慢,让这老贼亲眼看看堤坝怎么修。"
说也奇怪,王巡抚突然如提线木偶般跃起,自发开仓取银、招募工匠,日夜不休修筑堤坝。更奇的是每当他心生贪念,便有无形鞭子抽打脊背;每偷懒片刻,则见水中浮尸哀哭。不过旬月,竟将二十年贪墨的银两尽数掏空,建成一道固若金汤的海堤。
竣工那日,王巡抚忽清醒过来,见自己双手磨满血泡,怀中却揣着万民伞。正恍惚时,济公踩着浪头而来,将狗腿化作惊堂木一拍:"糊涂官做了明白事,可晓得'功德'二字怎么写?"王巡抚伏地大哭,当夜竟自缚前往按察司投案。
月满西楼时,济公醉卧雷峰塔顶。忽见赵家父子抬着整猪整羊来寻,疯僧却指着塔下蚁群道:"尔等且看——"但见万千蚂蚁正搬运米粒,井然有序宛如朝仪。其中一只硕蚁独占粮堆,顷刻被雷火劈焦。
赵德明汗如雨下,当夜散尽家财,唯留祖屋三间。奇的是赵夫人顽疾不药而愈,更在旧箱笼里找出太祖留下的《赵氏家训》,首句便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翌日清晨,樵夫见西湖浮萍聚成偈子: "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阴功最值钱。 蠢子愚孙须谨记,莫将孽债遗黄泉。"
风吹萍散,唯见济公的破蒲扇漂在湖心,扇骨上隐隐现出"因果不空"四字金文。
(第四章待续)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