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圣地刘老庄,感动中国美名扬
一一淮海英雄儿女向抗战胜利80周年献礼
李桂树 王永峰
在中华民族抗战的宏大历史长卷中,有一个名字,如同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闪耀着永恒的光芒,那便是刘老庄。这片洒满热血的土地,承载着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传奇,诉说着82位勇士为了民族解放、为了人民安宁,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故事。
时光回溯到1943年3月,侵华日军对江苏北部淮海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残酷“扫荡”,企图以“铁壁合围”之势,一举消灭新四军主力。一时间,战火纷飞,阴霾笼罩着这片土地,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3月16日,日伪军1000余人,兵分11路,气势汹汹地合围驻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形势危急,千钧一发,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临危受命,毅然肩负起了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和群众安全转移的重任,他们如同一道坚固的屏障,阻挡在敌人与人民之间。
3月17日,四连在淮阴北的老张集、朱杜庄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枪炮声震耳欲聋,硝烟弥漫着整个战场,战士们毫不畏惧,顽强抵抗,与敌人激战半日。然而,敌人的攻势如潮水般汹涌,为了保存实力,四连在黄昏后成功突围,转移至老张集西北的刘老庄地区。
3月18日凌晨,薄雾尚未散尽,日伪军便完成了对刘老庄的合围。刹那间,炮火如雨点般倾泻而下,爆炸声此起彼伏,大地都在颤抖。骑兵的马蹄声急促而沉重,如乌云般压来。面对数十倍于己、装备精良的敌人,四连82名官兵没有丝毫退缩,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绝。在连长白思才和指导员李云鹏的指挥下,战士们迅速退守交通沟,用他们手中简陋的武器,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战斗从拂晓一直持续到黄昏,整整12个小时。在这漫长而残酷的12小时里,敌人接连发起了5次疯狂进攻,一次比一次猛烈。炮弹不断在阵地上炸开,泥土被炸得四处飞溅,交通沟被夷为平地,战士们的耳朵被震得嗡嗡作响,但他们依然坚守阵地,毫不退缩。子弹打光了,他们抽出刺刀,冲向敌人,与敌人展开近身肉搏,刺刀弯了,他们抡起枪托,狠狠地砸向敌人,枪托碎了,他们操起小锹,劈向敌人,小锹断了,他们就用牙齿撕咬,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的进攻。
在激烈的战斗中,四连人员伤亡过半,连长白思才和指导员李云鹏都身负重伤,但他们仍然顽强地坚持战斗,指挥着战士们。战士们整整半日滴水未沾、粒米未进,忍着伤痛和饥饿,坚守着阵地。敌人见久攻不下,便派出伪军前来喊话,承诺只要新四军放下武器,就会留下活口。然而,回应他们的只有坚定的枪声,那枪声仿佛在告诉敌人:“我们绝不投降,誓死保卫祖国和人民!”
下午2时,面对严峻的形势,四连党支部召开支委会,做出了一个悲壮而又坚定的决议:为了完成掩护撤退的任务,放弃突围求生的机会,血战到底!这是一种怎样的勇气和决心,在生死抉择面前,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为国家、为人民牺牲自己。下午4时,全连仅剩30多人,弹药也几乎消耗殆尽。在这最后的关头,白思才和李云鹏代表全连未入党的战士,向营党委提出了火线入党的申请。连部通信员在火线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在党最需要的时候,我将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党和人民,决不给我们党丢脸,决不给中华民族丢脸!”这质朴而又坚定的话语,展现了战士们对党的忠诚和对民族的热爱。
连长白思才和指导员李云鹏组织全连剩下的20多人,掩埋好烈士的遗体,他们深知,这些战友虽然牺牲了,但他们的精神永远不会消逝。白思才要求所有轻伤员除了随身携带的步枪与刺刀外,将其余的轻重机枪和步枪一律拆毁,零部件就地掩埋,所有的地图、文件全部焚烧,绝不给敌人留下半点可用的物资。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四连勇士们端起刺刀,迈着坚定的步伐,和敌人展开了最后的殊死搏斗。他们的身影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高大和悲壮。最终,全连82名官兵全部壮烈牺牲,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刘老庄战斗的消息传开后,震惊了全国。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高度评价:“淮北全连八十二人全部殉国的刘老庄战斗……是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新四军代军长陈毅也盛赞82壮士浴血刘老庄是“惊天地而泣鬼神的壮举”,他在《新四军在华中》一文中写道:“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励来兹。”时任新四军第三师副师长的张爱萍将军在八十二烈士的墓碑上题下“八二烈士,抗敌三千,以少胜多,美名万古传”的颂扬诗句。这些赞誉,是对82位勇士的最高褒奖,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
战斗结束后,当地百姓怀着悲痛和崇敬的心情,含泪为烈士们修建了墓碑,表达对英雄的敬仰之情。更令人感动的是,村民们选送了82名优秀青年,重新组建了这支连队,新四军3师7旅将其命名为“刘老庄连”。一个英雄的番号就此诞生,它承载着烈士们的遗志,继续在历史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在解放战争中,“刘老庄连”从东北一路鏖战到海南岛,他们不畏强敌,勇往直前,用木船击败敌军舰,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新中国成立后,他们积极参与各项建设事业,在汶川抗震救灾、国际维和等任务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始终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英雄连队的精神。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和2019年的国庆阅兵中,“刘老庄连”的战旗两次接受检阅,那迎风飘扬的战旗,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英雄故事,闪耀着无上的荣光。
如今,每年的3月18日,刘老庄地区都会举行隆重的悼念仪式。村民们自发地献上鲜花,孩子们在烈士墓前诵读英雄事迹,那稚嫩而又坚定的声音,仿佛是对烈士们最好的告慰。每年新兵入伍、新干部到位,第一堂课就设在连队荣誉室,第一项任务就是熟知连史,看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刘老庄八十二壮士》。一代代刘老庄传人不断接受精神洗礼,他们将英雄的精神传承下去,让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刘老庄连的事迹,如同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他们的英勇无畏、他们的忠诚担当、他们的自我牺牲,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缅怀这些英雄,不仅是为了铭记过去,更是为了汲取力量,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徐北大地,这片英雄的土地,孕育了无数英雄儿女。刘老庄连的故事,是淮海人民的骄傲,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骄傲。“刘老庄连”也由此被评为《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让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战精神,以英雄为榜样,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奋勇前行,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