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律诗奠基人——沈佺期
作者:兰云
沈佺期(656~715),字云卿,浙江湖州人。唐初时期大臣,诗人。元二年(675年中举人,起家协律郎,后升考功员外郎。长安二年(702年)知贡举,迁考功郎中,任事中。(704年)受劾入狱,经查实属被诬陷蒙冤。(705年)受牵其他案件,被流放虇州。至景龙元年(707年),遇赦罪北归,朝廷授台州录人参军,历任起居郎,任修文馆直学士,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册封吴兴县男,开元初年(715年)因病去世。
在唐代诗坛的璀璨星空中,沈佺期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他不仅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更是律诗定型的关键人物,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沈佺期,其父亲沈贞松(唐代泗州下邳县令),是个典形文学,音乐为主业的家庭,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涉猎儒家经典及佛教,道教各种典藉,十三岁随他父亲游历中国各地名山大川,创作许多古体诗,诗歌行体等素材作品,便展现出了非凡的文学天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年仅19岁的沈佺期进士及第,此踏上了仕途与文学创作的道路。
沈佺期的官场生涯可谓跌宕起伏。初入仕途,他担任协律郎,负责音乐方面的事务,虽官职不高,却为他提供了接触宫廷文化和诗歌创作的机会。凭借出色的才华,他很快得到晋升,历任考功员外郎、考功郎中、给事中等职。在这些职位上,他不仅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还在诗歌创作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唐代的诗词创作提了许多建议,便利用特殊的职便,给律诗把关,给唐代诗词做定型规范成型,极大推进格律诗改革,一度成为诗唐的关键人员,大家一度认为,沈佺期就是宫廷诗坛的改革奠基人。
然而,命运对沈佺期并不总是眷顾。长安四年(704年),他因站以等原因被弹劾受贿而锒铛入狱,虽实为被诬蒙冤,但这一经历给他带来了沉重打击。唐中宗即位后,他又因谄附张易之兄弟,被坐罪流放驩州(今越南北部)。流放期间,他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和思乡之苦,这些经历也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使他的作品增添了更多的情感深度和现实关怀。
景龙元年(707年),沈佺期遇赦北归,重新回到了政治和文学的舞台。此后,他历任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等职,并被册封吴兴县男。但长期的流放生活和仕途波折,已让他身心俱疲,开元初年(715年),沈佺期与世长辞,结束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沈佺期在文学上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对律诗的定型和发展。在他之前,诗歌格律虽已有所发展,但尚未完全成熟。沈佺期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他们在总结六朝以来新体诗创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律诗的格律,使律诗在形式上更加严谨、规范,在音韵上更加和谐优美,成为一种成熟的诗歌体裁,如古代诗词皆需配乐而吟涌,尤其,宋代词类作品,基来都按配乐来进行,即出现词牌,只要词牌一出现,词就按什么音乐配,所以,诗人常说词从乐中来。
沈佺期的律诗创作,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造诣极高。他的律诗格律严谨,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语言优美。无论是五言律诗还是七言律诗,都展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水平。例如他的《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这首诗以委婉缠绵的笔调,描述了一位长安少妇在寒砧处处、落叶萧萧的秋夜,思念征戍辽阳十年不归丈夫的孤独愁苦情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将少妇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在格律上也堪称典范,被后人推为“唐人七律第一”。
除了律诗,沈佺期在其他诗歌体裁上也有出色的表现。他的五言古诗质朴自然,情感真挚;七言古诗气势磅礴,富有感染力;他的绝句则简洁明快,意境深远。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涵盖了宫廷生活、边塞风光、山水田园、思乡怀人等多个方面,展现了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卓越的文学才华。
在宫廷生活的诗歌中,他多写应制诗,这类诗虽然内容多为歌功颂德、游苑侍宴,但在艺术上却有着极高的水准,格律精严,词句华丽,体现了宫廷诗歌的雍容华贵。而边塞诗中,他描绘了边塞的壮丽风光和战士们的英勇战斗,如“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表达了对战争的关注和对战士及其家属的同情。山水田园诗则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了优美的意境。
沈佺期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律诗创作成为后世诗人学习的典范,后期有名诗人,许多是以沈佺期的诗为版本进行创作,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技巧,被众多诗人所借鉴和传承,对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沈佺期的一生,是充满起伏与传奇的一生。他在政治上历经磨难,却在文学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他以卓越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为律诗的定型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唐代诗坛的一座丰碑。他的诗歌作品,不仅是文学史上的瑰宝,更是我们了解唐代社会、文化和人们思想情感的重要窗口,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品味。
2025年7月30日
【作者简介】
兰云,笔名绿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生于1953年3月,福建省福安市人。坐视夕阳,因酷爱传统国粹唐诗宋词,故拾韵度墨,笔笺烟云,描写岁月,春秋留痕,低吟人生百味,阔唱生活情调,善于挥诗雨(指诗词类),画兰虹(指散文类)。创作古诗词仟余首,有五言,七言诗律,各种词牌词赋,缤纷多彩,华丽多姿,篇篇诗文,谨列于《黄河诗社》《长江诗社》《上海滩诗叶》《当代文艺》《秋园诗社》《福安文艺》等等各大媒体及网络平台,时常荡漾在五湖四海读者面前。喜欢擂台上探小峰,曾参加过全国笫五届”华夏杯”词诗大赛,并获得一等奖,部份作品被《上海滩诗叶》刊物收录,并成功编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深受广大诗友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