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兰州随笔之七
——书店的尴尬
作者/赵明泉
去县城办事,偶遇急雨,便进了街边的书店。边翻书,边等车,边躲雨,该是一举三得了。
永登县城的国营新华书店,店面自然不小,上下两层,装修也是新的,店内各类书籍琳琅满目。“我有好久没有进书店了!”这样想着,便觉得有些羞愧。进门抬头,差点撞上立在不足一米远的纸牌上。一张皱皱巴巴的牛皮包装纸上,歪歪斜斜地写着“一楼停止营业,购书到二楼”。我正琢磨怎么连个“请”字都没有,坐在营业柜台后面的老头催促道:“到二楼去,到二楼去!”表情分明有些不耐烦。
楼梯上印满了各类广告,楼上传下来几个女人的大声说笑。和一楼儿童、学生教材类相比,二楼让人感到更亲切一些,图书分类明确,摆放整齐,阔气多了。四名店员正在聊各自的话题,三位中学生模样的孩子坐在地上看书,整个二楼,书架前只有五位翻书者。要不是店员肆无忌惮的聊天声,这里真的有些空寂了。
和全国各地的书店一样,摆在挡路处的依然是“热销全国”“畅销世界”的书籍,精美的封面,厚重的版本,高昂的价格,不许打开、打开即得买走的塑料包装……看到这些书,我总想到“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句话。随后又想,对书应该是敬畏的,为什么会冒出这样的想法来?便心中自我改正:“存在便是合理”,直奔文史哲及社会科学柜前。
翻书极费时。不足半小时,女店员大声喊叫起来:“不要看了,下班了。”重复好几遍。我看了一眼表,才四点二十,下的哪门子班呀!扫了一眼四周,仅有的八名顾客全然没有理会,我也埋头于书本。稍待片刻,女店员走了过来,把那三位中学生模样的孩子赶走了,另外五位知趣地陆续离开。我选定了《永登史话》《中国的“吉卜赛人”》和《船山易学》。前两本都是有关永登历史风物的通俗读物,我来永登就职近两年了,总不能全然了解永登的往事今闻,今天正好碰到,决定买了。至于《船山易学》,早想得手,这本是曾国藩校刊,又是中央编译出版社今年六月的新版,便让人爱不释手。家中有厚重的四卷本《曾国藩文集》,想不起来可曾收录此书。正翻看内容,那位店员提高嗓音再喊:“听见没有,穿工作服的那位,别看了,下班了!”不用怀疑,她是冲我而来。我是以避雨等车为由进的书店,原想在这里泡到下班,回味一下久违了的淘书感觉,没想到只让我回味了不足三十分钟。
到柜台前交完款,我说盖个书店的售书章吧。一位男店员用诧异的眼光看了我一眼说,没有。我有些不免其难地说,书店都有的,买书者和藏书者都很看重书店原章的。他说,“都什么年代了?人家都在网上看书了,有几个买书?还藏书呢?”再辩无用,只好拿了书下楼。“真他妈的折腾人”,我回头看了一眼,那男子倒很有些文明地说:“不好意思,不是说你,我是说我们店。”大嗓门女店员接了话茬:“就是的,今天说要关了,明天又没了动静,这日子熬的。”另一位女店员细声慢语接着说:“放心吧,那么多领导,总得一个一个安顿好了。领导摆不平,这店是关不了的。因此呀,好好活,慢慢拖,一月还有一千多哩!”我想,自己真“老古董”了?不该进书店了?该去网上看书了?
雨仍然下得很大,我把三本书塞进衣襟下,刚走进雨里,脚下滑了个趔趄。我也粗俗但悄声骂了一句:“真他妈的扫兴!”
(2011.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