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七月朗诵诗会
曼殊斐儿_bcbb
2018-07-20 16:55 · 字数 1213 · 阅读 242 · 日记本
2018.7.18日晚,群里策划的激情7月朗诵会,在我家附近的图书馆举行,抱着学习的态度,我去做了观众,见到了那些平时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的朋友。
朗诵会在周丽霞,宋延军,麦书伟、李慧。的激情朗诵中拉开序幕,他们用字正腔圆的语音,抑扬顿挫的语调。为我们传递着
打开口腔,面带微笑,做到提打挺松,开鼻瞪眼,圆润集中,以积极兴奋的状态科学地发声练习,避免错误无效的重复。
这样的朗诵技巧。
图片发自简书App
韩仁英一首泰戈尔的《生如夏花》娇音萦萦,如黄莺出谷。
韩燕燕的清澈动听;彭维维的刚柔并济;还有那张婧母女的呢喃软语,如空谷幽兰,甜心浸蜜,母女那交汇的温柔眼神,那盈盈的牵手,酥软人心。

《星辰有声微刊》的创办者,麦书伟,用他那磁性温柔,像由重力吸引的声音,给我们诠释着自己的实力。
图片发自简书App
李慧,不必说她台风的稳健,也不必说他忙里偷闲,单是她的声音就是传说中的天籁吧,清脆如翠鸟弹水,黄莺吟鸣,她的声音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人,暖暖的流进心田。尔后才发现,这美妙的声音,醉人的声音发自于她的内心。她用眼神和声音拉近与作者的距离,调动着听者的情绪。

灵秀师苑风的台柱子芦利亚,早闻其名,也早闻其声,只是未见其人,今晚一见果是一个清秀干练的奇女子,《在山的那一边》,一篇初中课文,在他的朗诵中,变得那么有韵味,不娇美,不霸气,有那种江南女子的柔弱感。而他的儿子,李子涵的《少年中国说》,却把男孩的阳刚与霸气,诠释无遗。


石新霞,张英、习冬、杨晓宜等人的声音,犹如泉水涓涓细流,让人听出了宁静,在那炎炎的夏日里,有一股甘洌的感觉。
安继国,用吟诵这种别样的朗诵,来诠释了朗诵的内涵。
朗诵诗会被宋老师的《大写的中国》推向高潮,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词汇去描绘那种气势,那种带给人心灵的震撼,是用声情并茂、酣畅淋漓;还是用激情澎湃,气势磅礴,空谷传声,裂石流云。似乎无论哪个词都不能形容他朗诵到高潮时的气势。

从平时朗诵群里就能看出他对朗诵的执着,已经那么优秀了还天天坚持练声,到底是因为热爱还是为了传承!
杨晓丽,宁青瑞,彭晓芬,陈楠楠,水明远,周永会等等他们每一个人都和着韵律的节拍,投入到作品的意境中,不时借助肢体语言来表达诗中的情感。
26个人,26种不同的声音,是低沉、是高吭、是雄浑、是抒情、是哀怨、是兴奋、是温柔抑或是感叹,引领着听众进入诗歌作品,真挚的情感仿佛让我们看到是诗人在表露内心世界。经过他们用声音对作品进行了二次构建,完美的表现出了诗歌内涵,他们的用心之专,简直就是一个伟大的朗诵艺术家,。
在朗诵群里,大家用声音邂逅着美好,这高洁的世界,宋老师为大家打开了一扇门,一扇没有任何门槛的门,让朗诵如一股清泉,也流到了寻常百姓家,让我们这些朗诵小白,也能感受到朗诵的魅力,进了群才知道说话也需练功,才知道有那么多勤奋的人,有那么多优秀的人,总之这是一群灵魂相近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诵读。
有趣的灵魂终会相遇,同频的人终会有缘相识。这要感谢这个朗诵群,感谢我的朗诵摆渡人--宋老师。宋老师,在这里向你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