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长河
山地泵到底成了。
验收那天,院子里围了不少人。副所长,所里的技术员,甚至地区局也来了人。那台泵就立在当中,依旧能看出拼凑的痕迹,一些接口的处理方式甚至称得上“粗野”,通体漆都没喷,露着金属本色和些许锈迹,像个刚从田埂上下来的倔强老农。
通上电,一阵低沉的轰鸣,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水泵的声响,带着股闷雷似的力量感。水柱冲天而起,不是纤细的高压水枪,而是浑厚、充沛的一道激流,稳稳地投向远处划定的标线,甚至超出了些许。
院子里静了一下,随即响起掌声。不算热烈,却持续着。几个老农模样的观摩代表,咧着嘴使劲拍手,眼神热切。
副所长没多说什么,只是走上前,仔细看了看出水口和运行状态,然后转身,对着牛爱国、吴师傅、马爷他们点了点头。那眼神里的东西,牛爱国看懂了。不是赞扬,是认可。
吴师傅哼了一声,别过脸,但嘴角是绷着的,没骂人。马爷呵呵笑着,眼角的皱纹深得像沟壑。
人群渐渐散了。牛爱国还站在原地,看着那台还在轰鸣的泵。水声灌满耳朵,阳光照在水幕上,折射出小小的彩虹。他忽然想起石场溪边那盆从头浇下的冷水,想起小屋里那盏孤灯下的汗流浃背,想起工棚里那口咽下肚的泪水。
三碗水,喝得他透心凉,也灌得他骨头发硬。
后来,那泵被命名为“工农—改3型”。名字朴实无华。设计者一栏,规规矩矩写着研究所的名字,附带一个补充说明:在牛爱国、吴xx等同志实践经验基础上优化设计。
没有单独的名字。牛爱国看到那份文件时,正蹲在仓库门口吃午饭,两个馒头夹着食堂大师傅特意给留的酱肉。他瞥了一眼,继续低头啃馒头。酱汁顺着嘴角流下一点,他用手背抹了去。
名啊利的,像石场上的风,吹过就散。那实实在在转起来的铁疙瘩,那能浇上地的水,才是真的。
他依旧大部分时间待在后院和小仓库。所里后来真给他派了个“助理”,是个刚毕业的中专生,有点怯生生的,不像嫌弃他的样子,倒常跟在他屁股后头问东问西,看他怎么从废料堆里“变废为宝”。牛爱国话少,但比划得多,偶尔蹦出几个字,那年轻人就赶紧记在本子上。
吴师傅时不时还来,骂骂咧咧地挑毛病,顺手又帮他改进几个工具。马爷来得少了,说老了,跑不动了,但总托人捎些老家带来的土产。
日子好像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变化。他画的图,还是带着那股改不掉的土腥味和笨拙感,只是旁边标注的“手感”、“热胀隙”后面,偶尔会被那中专生加上个括号,试着写上推测的参数范围。
有一天黄昏,下小雨。牛爱国收拾完东西,准备回宿舍。经过院子时,看见那台“工农—改3型”泵被挪到了角落,新的、更漂亮的机型已经占据了中央位置。雨水冲刷着泵体上的锈迹和油污,顺着粗糙的焊痕流淌。
他停下脚步,看了一会儿。然后走过去,像对待一个老伙计,伸手抹了抹泵体上冰凉的雨水。金属的冰冷透过掌心,却莫名让人觉得踏实。
他抬起头,细雨落在脸上,凉丝丝的。
这一生,泼来的冷水,奋斗的汗水,无助的泪水,一碗接一碗,他都喝下了。喝得踉跄,喝得狼狈,喝得几乎溺毙。
但总算,都喝下去了。
水入了肚,化进血肉里,推着他,跌跌撞撞,走到了今天。
雨渐渐大了些。他转身,朝着亮起灯光的宿舍走去。脚步不算轻快,却一步是一步,踩得扎实。
身后的水泵默立雨中,水痕蜿蜒如泪,如汗,如所有咽下的滋味,终是汇入了脚下这片沉默而坚实的土地。
(全文完)
后记
此文初成于某夜,灯下枯坐,忽念及乡间一远亲。其人半生蹭蹬,少时聪颖,尝有巧思,屡试不售。壮年困于场屋,磨蚀于米盐,终老于牖下。其生平未尝有惊天动地之业,亦无慷慨悲歌之事,不过如千万人一般,吞咽冷遇,挥洒热汗,暗吞苦泪,如此而已。然其弥留之际,竟无怨色,摩挲旧日所制一木牛流马,喃喃曰:“也还……能动。”
此语如冷水浇脊,令我瞿然。想我辈生于世间,谁人不饮三碗水?冷水浇头时,可曾蜷缩?汗流浃背时,可曾弃械?泪倒灌入喉时,可曾 truly 认输?那乡人至死摩挲的,岂止是一件玩物,分明是未曾磨灭的一点灵明,是千挫万折后仍不肯化尽的硬核。
牛爱国者,非一人也。是尘土中打滚犹仰望星空的痴者,是撞破南墙也不回头的犟者,是咽下黄连还能咂摸出丝微甘味的愚者。他的挣扎与沉默,他的执拗与驯顺,岂非你我都有的那点不肯死心的魂灵?
写作途中,常感笔力不逮。非不能状其苦,实难传其苦中之韧;非不能写其悲,实难摹其悲后之默。幸得诸君不弃,容我以这般粗粝文字,摹写这般粗粝人生。
人生实苦,然苦水灌浆,亦能催生不肯趴下的脊梁。谨以此文,敬所有在泥泞中前行,却始终未曾丢弃怀中那点微光的人。
文至此,夜已深。窗外偶过车声,恍若远泵轰鸣。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