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回甘
那台“怪泵”事件后,牛爱国在研究所的处境变得微妙。明面上,没人再提那水漫办公室的荒唐,副所长甚至真给他批了条子,允许他使用一间闲置的小仓库和部分报废零件。暗地里,“哑巴”、“野路子”、“胡闹”的标签贴得更牢,技术员们经过他门口,脚步都快了几分,像是怕沾上他那身改不掉的石粉气和莽撞。
牛爱国不在乎。他几乎住进了那间小仓库。怪泵的芯子被摊在地上,旁边散落着被他画得密密麻麻又涂改得一团糟的图纸。副所长那句“画明白”像道符咒,勒得他太阳穴突突地跳。他憋着一股说不清的劲,非要让那铁疙瘩开口,替他说话。
可“画明白”比让泵转起来难多了。他瞪着眼,看那些标准件图谱,尺寸、公差、应力计算……天书一般。他烦躁地摔过笔,踹过铁疙瘩,半夜对着烛火呼哧呼哧喘粗气。有那么几次,他几乎要放弃,想缩回整理档案的故纸堆里去。
可一闭上眼,就是石场那砸不完的石头,是吴师傅眼里灼人的光,是那台老水泵重新抽水时的嘶吼。他不能缩回去。冷水泼过,汗淌过,泪咽过,不是为了换个地方继续缩着。
他开始了另一种更笨拙的“出汗”。逮着所里哪个技术员空一点,就凑上去,指着书上一个小符号,喉咙里发出含混的音节。人家不耐烦,三两句打发他,他就愣愣站着,直到对方受不了走开。他去夜校,不再睡觉,瞪着眼听,听不懂也听,本子上划满只有自己才懂的鬼画符。更多时候,他对着实物画。把泵拆了装,装了拆,量每一个尺寸,反复描摹,线条歪扭却执拗。
日子在汗味、铁锈味和纸张的酸味里淌过。小仓库的灯常常亮到后半夜。
转机在一个闷热的下午。附近公社来人,拉来一台趴窝多年的老式玉米脱粒机,锈得没了形,说秋收急用,求所里老师傅们发发慈悲,死马当活马医。几个老师傅围着转了两圈,直摇头:“老古董了,零件都没处配,废铁价卖了吧。”
那人愁眉苦脸,几乎要跪下。
牛爱国正抱着一摞废图纸路过,脚步停了。他盯着那铁疙瘩,眼睛眯起来。这机器他整理档案时见过图,结构粗笨,但核心的几个齿轮……
他忽然放下图纸,走过去,哑声对那公社来的人说:“……我……试试。”
所有人都愣住。老师傅们交换着眼神,带着讥诮。副所长闻讯赶来,看着牛爱国那执拗的眼神,又看看焦急的农民,摆了摆手:“需要什么,去领料室找找旧的。”
牛爱国没去领料室。他钻回小仓库,在那堆“废铁”里翻捡。一下午,仓库里叮当乱响。傍晚,他出来了,脸上黑一道白一道,抱着几个锈迹斑斑的齿轮和一根改短了的旧轴。
就在那台老掉牙的脱粒机旁,他蹲下去,开始捣鼓。工具简陋,手法看着依旧粗笨生硬,甚至有点狠厉,像是在跟那铁疙瘩搏命。汗珠子砸在锈铁上,噗嗤一声就没了。
周围看热闹的人从好奇到不耐,渐渐散了。只有那个公社来的农民,蹲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
天擦黑时,牛爱国最后用扳手死命拧紧一颗螺丝,站了起来,喉咙里滚出两个字:“……试试。”
电源接通。那台沉寂多年的老机器,先是发出一阵卡涩的、令人牙酸的呻吟,接着,在所有人不抱希望的注视下,竟真的哐啷哐啷、摇摇晃晃地转了起来!虽然动静吓人,但金黄的玉米粒确实噼里啪啦地从出口迸射出来!
“神了!真神了!”那农民跳起来,抓着牛爱国油腻的胳膊,激动得语无伦次。
牛爱国没说话,只是看着那迸射的玉米粒,嘴角极其缓慢地扯动了一下,像干涸的土地裂开一道缝。灯光下,他额上的汗珠还在滚落。
一个刚才摇头的老师傅,忍不住凑近,仔细看那几个被换上的旧齿轮的咬合,越看眼睛瞪得越大:“这……这磨损度不对啊……你这怎么配的?这间隙……”
牛爱国抬起黑乎乎的手,用拇指和食指比划了一个极小的距离,喉咙里咕噜着:“……感觉……得留这么点……热胀……”
“感觉?”老师傅愕然。这完全是违背书本标准的!可机器确实转了!
副所长不知何时又站在了人群外,静静看着。这一次,他没批评,也没表扬。等人都散了,他才走过去,递给牛爱国一条干净的毛巾。
“图纸,”他说,“能画明白多少,就画多少。画不明白的地方,就标上‘凭手感’,或者,‘预留热胀隙’。”
牛爱国接过毛巾,没擦脸,只是攥在手里,毛巾很快黑了。
他回到小仓库,拿起铅笔。对着纸,他依旧皱眉,依旧画得笨拙。但这一次,他在一个齿轮间隙旁,歪歪扭扭地写下了三个字:热胀隙。
写完,他端起脚边那杯不知放了多久的凉茶,仰头灌了下去。
茶已无味,只剩一点极淡的涩,滑过喉咙后,舌根却隐约泛起一丝几乎察觉不到的微甘。
这碗水,喝了这么久,总算喝出点不一样的滋味。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