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这篇散文以质朴的文字勾勒出一位平凡却伟大的父亲形象,字里行间满是深沉的思念。
作者强军从十年间反复出现的梦境切入,将对父亲的追忆铺展开来:四十余年教书育人的坚守,让“桃李满天下”成为最好的注脚;用微薄工资撑起家庭、为家人添置物件的点滴,藏着不善言辞却厚重如山的爱;退休后对土地的眷恋,映照着从苦难中走来的坚韧。尤其动人的是父亲离世前后的细节,那眼角的泪水、未说出口的牵挂,道尽亲情的难舍。
时光流转,缝纫机依旧,思念不减,作者用最真挚的笔触,让一位勤劳、担当、深情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也让我们读懂了那份藏在岁月里、从未褪色的父爱。(272字)
【怀念父亲】
【散文】梦影里的父亲
作者:强军/陕西宝鸡
窗外的月光斜斜地落在地板上,像一块被拉长的记忆。我又一次在凌晨三点惊醒,枕巾上的湿痕还带着余温——梦里的父亲正坐在老家的缝纫机旁,手里拿着我小时候穿的蓝布褂子,笑着问我:“袖口是不是又磨破了?”十年了,父亲离开的日子像屋檐下的雨滴,一滴一滴攒成了河。可那些关于他的细节,却从未被流水冲淡。缝纫机转动的嗡鸣,自行车铃铛的脆响,田埂上他弯腰割麦的背影,甚至他训话时微微蹙起的眉头,都在每个午夜的梦里,被月光熨烫得愈发清晰。
最近,我一直梦见故去的父亲,每次梦中醒来,都会泪湿枕巾,但我都会努力在脑海里静静地回忆着梦里的每一个画面,而每次在短暂的幸福回想之后,接踵而至的是一份长长的思念……
至今,父亲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0年又1个月。在父亲离开我们的日子里,我从悲伤一直走到今天的思念。父亲在我的生命旅途里,永远都定格在他人生的72岁中。父亲虽然离开我们已经10年,但我伤了的心依然在思念中回忆父亲的音容笑貌和慈祥的面庞,伤感的泪水在眼眶里不停的往下流淌。父亲,您在天堂还好吗?瘦了没有?冷了没有,热了没有?病痛的折磨,您还能感受到痛苦吗?哎——我忘记了,听说天堂是没有病痛的。
父亲于 1962年1月参加工作,2003年光荣退休,当了42年的人民教师,担任了30多年的校长。先后在闫村小学、强家小学、南阳小学、南阳初中、焦吕小学、坊村小学、丰仪小学、柳村小学、侯李小学任职、工作。后来从校长位置上退下来以后又担任了几年的学区书记,为人民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可谓桃李满天下!当年的学生早一点的已经过七十岁,小的也近三十岁了。父亲一直到光荣退休,没有生过病没有住过院,身体非常健康!荣获的优秀党员、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证书有几十个。
听母亲说,父亲刚参加工作那几年,开始不发工资,生产队只记工分,到后来除记工分外还发六块津贴,后来又增加到十几块。我们全家就靠父亲微薄的工资生活。1972年夏,父亲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转正成了有编制的公办教师,每月34.50元的工资,养育了我们兄弟三人长大成人。因为当年家里是母亲一个人参加生产队劳动,还要带三个年幼的孩子,那时候妇女每天八分工,所以成了短款户,父亲每年还要给生产队还200多元的短款,才能分到口粮,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后来父亲先后给家里增添了红旗牌自行车(后来更换成好一点的飞鸽牌自行车,父亲一直骑到退休。那辆自行车现在存放在老家)和敦煌牌缝纫机。记得是当年暑假的有一天下午,缝纫机是外公用架子车拉到家里,当时家里还没有安装大门,我和弟弟妈妈看到外公拉回来缝纫机,还以为是外公家买的,结果外公说是我父亲给家里买的,我觉得自己简直就和做梦一样!因为那时候一台缝纫机要120多元,关键还要缝纫机票证才能买到。父亲那时候工资只有34.50元,不吃不喝攒四个月工资才能够。后来才知道是父亲向其他老师借了一部分钱才在南阳人民公社供销社购买的缝纫机,实现了妈妈多年的梦想!
那天父亲在学校值班,就委托赶集的外公先把缝纫机送回家,当天晚上父亲回家后按照说明书安装好了缝纫机。后来妈妈在生产队举办的裁缝培训班学会了裁剪衣服,利用晚上时间在这台缝纫机上给全家人做了不少衣服,我和父亲也在缝纫机上学会了做鞋垫。
45年过去了,那台缝纫机还是完好如初,放在老家的客厅里,每次回家都能看到它,它见证了家庭几十年的变迁。
到1980年夏天,家里增添了一台22元的宝石牌收音机。记得那时候全国人民各行各业都在收听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有一次周六下午休息时,父亲给了我22元,让我带弟弟到南阳人民公社供销社购买了蓝色宝石牌收音机,妈妈用奶奶给的一块黑色人造革缝制了收音机外套,看起来非常美观。从此,我们不仅能收听评书,还能收听少儿节目《小喇叭》,每天还能定时收听到天气预报。
经过几年的筹备,到了1983年春季,父亲又给家里建了四间半砖柱子顺川新瓦房。为了建房,我一个月时间没有上学,直到房子完全建好后我才去学校继续上学,在我的刻苦努力下,很快赶上了课程进度。老师和同学问我,怎样将拖了一个月的课程补上的?我只能一笑了之,其中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
新房子建好后(前前后后一个多月),有一天晚上约好三个匠人(天度蔡马人)来家吃饭,父亲当面给他们结了90多元工钱并送了毛巾手套肥皂等礼品,这在当年劳动价值0.5~1.00元的年代,是一笔比较大的开支!
当年建房子时,因为父母人缘好,全村(生产队)的青壮年男社员都自愿分批来家里帮忙建房,那时候人们义务劳动不要工钱,上午下午就吃两顿干粮,那人多力量大壮观的劳动场面至今难忘!
又过了若干年后父亲给三个儿子就在新建的三间房子先后成家立业,儿孙满堂,享受到了天伦之乐。只可惜父亲走得太早,没有享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
现在我们兄弟三家人分别在宝鸡、西安、咸阳安家,家庭美满,生活幸福。老妈身体健康,在三城和老家换着住,幸福地安度晚年!
刚退休的前几年,父亲承担起了家里里里外外的担子。将近七亩土地的夏收秋种成了父亲唯一的爱好。因为父亲出生在强家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当年听奶奶说那时候爷爷是手艺不错的木匠,家里生活比较宽裕,引起了同村同族有些人的羡慕嫉妒恨,1947年夏天的一个晚上他带来了土匪曹文耀等人,为了抢夺钱财活活烧死了我的爷爷,倒了顶梁柱。(1951年4月7日,扶风县公安机关在追捕武装土匪曹文耀等人时,由于拒捕被当场击毙,余犯皆被捕,受到惩处。)
从此,家里一贫如洗生活艰难。父亲那时候刚刚四岁,吃尽了苦头,所以父亲长大后工作格外努力,也特别热爱土地,他不想让自己的儿孙再受苦再饿肚子。
我永远记得2015年7月1日上午,我和弟弟等家人从扶风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接父亲回家的路上,父亲因患高血压突发脑溢血出血量 260 毫升深度昏迷,靠输液维持着微弱的生命。到7月3日下午临走之前,嘴唇最终的颤动,还有突然从眼角涌出的泪水,我只是轻轻的擦去父亲眼中的泪水,我知道父亲不想走,他舍不得离开儿孙们,舍不得离开自己的亲人,舍不得离开他的同事和朋友,舍不得他一生奉献和热爱的这片故土。但是父亲抗争不过命运与病魔,我想留住爸爸,但是没能留住……
2015年7月3日,那个令我永生难忘和悲伤的日子,父亲因病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自己和家人亲眼看到父亲停止呼吸时(18:31),我只觉得天旋地转,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不敢相信,那个曾经为我遮风挡雨、教导我成长的父亲,就这样离开了。

父亲去世后,按照有关政策要销户。2015年7月10日我和三弟到强家村委会开了证明,然后到原南阳镇派出所户籍室办理了销户手续。同时,派出所收回了父亲的身份证。为了留下对父亲的纪念,我用手机给父亲的身份证拍照留念,而且正反两面都拍了照。父亲身份证上的住址是:陕西省扶风县南阳镇教育路009号。
亲爱的爸爸,您要是活着该有多好,一个完整的家庭因为缺了您的存在,显得那么冷清,总感觉空荡荡的,每次回家叫爸爸,没有了人答应,留下的只有回忆和思念。回来吧,爸爸,您能听到儿的呼唤吗?
父亲对我们的爱,从没有一句挂在嘴边,对我们的爱总是体现在一件件事情上,体现在一个个行动上,我们的心里都已经深深地感受到,这就是父亲留给我们的一生之中最宝贵的财富,我感念父亲、感恩父亲、思念父亲。
上次回老家,我又摸了摸那台敦煌牌缝纫机。金属零件上的漆皮完好如初,几十年过去了却依然能在转动时发出熟悉的“咔嗒”声,像父亲从未走远的呼吸。母亲说,这机器虽然45年了,可只要擦一擦,上点油,还能接着用。
其实我们都懂,有些东西是擦不掉、磨不灭的。就像父亲留在岁月里的脚印,藏在缝纫机的线轴里,落在收音机的声波里,浸在新瓦房的砖缝里,更刻在我们兄弟仨的骨血里。
风从敞开的门里吹进来,带着麦秸秆的清香。我仿佛又听见他在田埂上喊我的乳名,声音穿过十年的光阴,依然清亮。原来思念从不是告别,而是他以另一种方式,永远守在我们身边。(3171字)
强军泪目
2024年4月5日于宝鸡
2025年8月20日定稿于宝鸡
共344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