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细昌

四、林公签诗文化,以其精湛的艺术,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人们往往以为签诗只是用来糊弄农村没文化的信众的文字游戏,对签诗不屑一顾。这是以为人们只是看到信众抽签后拿到的一张纸片,看完就扔。你如果拿到一本《林公忠平王灵签本》认真研读,就会发现,林公签诗内容上在劝诫信众践行传统美德时,并不是一味说教与预言,而是采用意象丰富、情景交融、语言精练等卓越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它们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激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展现中华文化的艺术魅力。
《林公忠平王灵签》的两位作者身份虽然至今尚未明确,但经过深入剖析其百首签诗的内涵与韵味,可以发现,尽管其艺术造诣未能与唐宋时期的杰出签诗相提并论,但在明清签诗的群体中,其文学艺术表现手法却堪称上乘,具有一定的文学欣赏价值。
(一)意象丰富。
林公签诗所构筑的意象繁多且深刻,既涵盖了大自然的瑰丽景致,也融入了人文情感的细腻表达。诗中不仅蕴含着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更展现了对世界的独到见解。
1、林公签诗营造的意象在自然景观的描绘上表现出极大的丰富性。从浩瀚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潺潺的溪流到巍峨的山川,这些自然景观都被作者巧妙地转化为意象,赋予了深刻的意义。比如:第三十九签:
茂林松柏正参天,
奇伟良林势自然;
异日必然成大用,
栋梁声价万金钱。
这首签诗通过营造“茂林松柏正参天”这一意象,象征求签者美好的前程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文学作品中,“松柏”、“栋梁”常用来比喻人才,若营造“茂林松柏正参天”这一意象,又能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这首签诗就是预示求签者未来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取得巨大成功。
2、林公签诗营造的意象在人文情感的抒发上同样展现出多样的魅力。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这些复杂的情感都能通过意象得到生动的表达。例如,第三十二签中:
榴花发笑若含丹,
游子拔来插髻端;
若得浪蜂随后采,
来来去去总无干。
这首签诗通过营造“榴花笑”、“游子拔”、“浪蜂随”的意象,象征着游子的故乡亲,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在这首签诗中,榴花被比喻为含丹的微笑,这种比喻不仅描绘出了榴花的颜色和形态,更赋予了它生命力和情感。游子拔下榴花插在发髻上,这里的榴花象征着游子的故乡和亲情,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浪蜂随后采,这里的浪蜂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和变迁,来来去去总无干,则表达了签诗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3、林公签诗精于意象之营造,以劝诫信众应顺应天地之道,接纳命运之安排,涵养忍耐与稳重之心,深信美满之未来必将莅临。以第四十三签为例:
天寒地冻水成冰,
何用求亲结了因;
只可营求须缓缓,
三春佳景更添新。
此签以天寒地冻水成冰之景象,映射自然界万物之变迁规律。此等变迁乃顺应天地自然,非人力可强为。签诗借此隐喻,人生诸般事务亦复如是,有其内在之次序与律动,强求无益,唯有顺应其势,方可通达。末句三春佳景更添新风昭示信众,应以顺应自然、接纳命运、涵养耐心与稳重为行事之准则,深信美满之未来必将如期而至。
4、林公签诗营造的意象的丰富性不仅体现在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上,同时也展现在对人文情感的深刻抒发、对人生哲理的细致思考和对世界的独到洞察等多个方面。这种多样化的意象表达赋予了文学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读者提供了无尽的思考空间和感悟机会。以第三十七签为例:
千年古镜蒙尘中,
获遇良工洗得光;
今日兰庭生瑞气,
许多吉庆入门中。
在这首签诗中,“千年古镜”和“蒙尘”作为意象,既可能指向历史的回忆,也可能映射现实的反思。而“获遇良工洗得光”则蕴含了对未来的乐观期许,意味着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净化,终将恢复原本的光彩和辉煌。
随后,用“兰庭”和“瑞气”的意象来象征美好的环境和吉祥的氛围,而“许多吉庆入门中”则预示着好运和幸福的降临,展现了对未来的一种积极展望和诚挚祝福。
5、诗歌作为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形式,其意象的营造是评价诗歌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林公签诗营造的意象既有很强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又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和思想震撼。比如第三十签:
乔松直透丛林间,
叶叶枝枝耐岁寒;
霜雪不愁凋冷落,
惟愁刀斧自相残。
在这首签诗中,签诗通过对“乔松”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坚韧不屈、耐寒傲霜的意象。从营造意象的手法分析,这首签诗应该是相当出色。
(1) 乔松的形象塑造
“ 乔松直透丛林间,叶叶枝枝耐岁寒”这两句诗,首先通过“乔松”这一意象,象征了坚韧不屈、挺拔向上的精神。松树作为“岁寒三友”之一,其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签诗运用“直透丛林间”来形容松树的高大挺拔,赋予其一种穿透力和威势。而“叶叶枝枝耐岁寒”则描绘了松树在严寒冬季依然保持生机盎然的画面,凸显了其耐寒抗霜的特性。
(2)情感表达的深度
签诗通过“霜雪不愁凋冷落,惟愁刀斧自相残”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情感表达。松树在霜雪面前不显萎靡,反而更加傲骨铮铮,这种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正是签诗想要传达的。而“惟愁刀斧自相残”则揭示了签诗对于内斗和自我毁灭的忧虑,使得整首诗的主题更加深刻。
(3) 意象的象征意义
在这首签诗中,乔松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界的生物,它更是一个象征,代表着坚韧不屈的人格魅力和对内斗的深深忧虑。这种象征意义的提升,使得这首签诗的意象更加丰富和深远。
这首签诗在营造意象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坚韧不屈、耐寒傲霜的乔松形象,并将其与签诗的情感表达和深层思考相结合,营造出一个既有很强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又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和思想震撼的意象世界。可谓上乘之作。
6、林公签诗还将不同的意象相互关联和呼应,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富有哲理的意象群。以第四十七签为例:
阴阳相合总由天,
男女奇逢非偶然;
但看龙蛇时日至,
熊罴入梦得宁馨。
这首签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象征意义的诗歌,将阴阳、男女、龙蛇、熊罴等不同意象相互关联和呼应,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富有哲理的意象群,传达了关于缘分、命运、时机和生育的深刻寓意。
首先,从“阴阳相合总由天”一句可以看出,签诗认为阴阳的相合是由天命所决定的。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代表着宇宙间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种力量。签诗认为,这种相合不是人为可以控制的,而是由天命所安排。
接下来,“男女奇逢非偶然”一句,签诗进一步强调了缘分的不可预测和不可控制。男女之间的相遇和结合同样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天命所注定。这种缘分是超越个人意志和努力的,是宇宙间的一种神秘力量所安排。
然后,“但看龙蛇时日至”一句,签诗通过描绘龙蛇的意象,暗示了时机的重要性。龙和蛇在中国文化中都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力量、智慧和变化。签诗认为,只有在适当的时机下,龙蛇才能发挥其作用,实现其价值。同样地,人生中的许多事情也需要等待适当的时机才能取得成功。
最后,“熊罴入梦得宁馨”一句,签诗通过描绘熊罴入梦的意象,传达了关于生育和家庭的寓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熊罴是象征着生育和繁衍的神兽。当熊罴入梦时,意味着家庭将会迎来新的生命和幸福。这种寓意与前面关于缘分和时机的讨论相呼应,强调了生育和家庭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
在林公签诗中,意象的营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法,用以象征和表达各种抽象的概念、情感或哲理。这些意象往往源于自然、生活或文化,通过签诗的巧妙运用,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富有内涵。意象营造手法丰富多彩。比如:
(1)“月中丹桂正飘香,绿树浓荫好乘凉”签诗通过“月中丹桂”和“绿树浓荫”等形象,营造出一个宁静、美丽、和谐的意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自然之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江河锦鲤未成形,若要飞腾上汉庭;签诗以江河中的鲤鱼为意象,通过鲤鱼的成长和飞腾,象征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的潜力和未来的成功。
(3)“日出东方渐渐明,碧云收尽彻冈陵;光阴似箭催人老,坐对梧桐听凤鸣。”这首签诗以“日出东方”、“碧云消散”、“光阴流逝”和“梧桐凤鸣”为元素营造一组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和力量的意象群,表达了对新开始的期待、对环境变化的乐观、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希望。
这种例子不胜枚举。简单来说,太阳:通常代表希望、光明和正能量。风:可以象征变化、自由和不可预测的力量。星辰:常常代表梦想、远方和未知的世界。树木:可以象征生命的力量、坚韧和成长。一棵参天大树可能代表着岁月的沉淀和经验的积累,而一棵小树苗则可能象征着希望和新的开始。海洋:通常代表广阔、深邃和神秘。海浪的起伏可能象征着生活的起伏和变化,而海洋的宁静则可能代表着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这些例子只是冰山一角,实际上,意象的营造在诗歌中是无处不在的,这种多样性和丰富性使得林公签诗成为一种非常有趣和富有魅力的艺术形式。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汤细昌,1978年毕业于福建师大中文系。曾任教于周宁三中、一中、十中、二中、马尾区教师进修学校等单位。退休后致力探究林公文化,被周宁县林公文化研究会聘为林公文化研究员。撰写《林公签诗文化赏析》《林公祖殿建筑文化管见》《林公忠平王康养文化集萃》《林公信俗文化蠡解》等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