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承认,过去20年大家疯狂追求的学历,空有身份但不值钱了,我们的老路不适合卷孩子。”
44岁阿姨说,她家不算穷,但也做不到给孩子无限兜底,只能是尽力托举。
家里有几斤几两,就展现几斤几两,不给孩子错觉。
前段时间,孩子问她等他报志愿,想让学什么。
她只跟孩子说:
“妈妈不会用现有认知,去规划你十年后的人生。
我会跟你一起研究,看看想过怎样的生活、个人能力侧重。
但无论人在哪里、学了什么。
都不必回头看,不要想我高考如何就好了,我要通过考研再博一把,任何时候都没必要憋着那口“不甘心”的气。
死磕不甘心只会把自己硬生生拖到30几岁,依旧啥也没干。
少刷视频、少看负面消息,少跟风卷,
你就一心扑在自己的能力圈上,深耕。
记住,
学历只能帮你上班,学历阻碍赚钱,更不可能让你活得得劲儿。”
哈哈哈哈哈,
说得太对了。
我不能给他兜底
但我能给他比学历更有用的托举
跟姐姐聊了一通,
更加坚定了一个想法: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苦要吃,口口不一样;
但每一代人,都逃不过想要幸福、想成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鲜活的人👇
所以,我们尽最大努力去托举幸福,给孩子:
1,好的身体
伟人说过“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
如果要卷,就卷体育吧。
也不是说一定要让孩子学会某项运动,而是不放弃提升身体素质和身体能力。
运动不仅仅强身健体,还能产生让人快乐的多巴胺,和使人情绪稳定的血清素。
✅充足的睡眠
✅多到户外去跑、去跳、去晒太阳,如果可能就坚持一项运动
✅我们也可以陪孩子一起运动。
2,好的心理
清华大学团队曾指出在青少年中出现了令人揪心的“四无”现象:学习无动力、对真实世界无兴趣、社交无能力、生命无意义感。
团队给出的解法是:利用四个“连接”——
与大自然连接,与身体连接,与他人连接,与心灵连接。
我家可能还好点,因为孩子多,他们吵个架,也算是一种社交了
我俩就尽可能带他们到户外去,跑跑跳跳、看风看云看动物。
也报了兴趣班,但没啥目标,好玩就行。
如果还能帮他找到,一投入进去就有一种骗不了人的兴奋感的事情,那就更棒了。
还有一点,特别特别重要👇
任何时候,先接受他们的情绪,再解决问题。
当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就像是被独自抛弃在一条冰冷的长椅上。
此时:不否定,不无视,不评判、不质疑、不指责孩子的情绪,不说教、不找原因、不提出解决方案。
只看见、只陪伴、只倾听。
孩子,包括我们自己有情绪时,往往只是为了有人能够陪伴,跟我们统一战线,而不是听人说教。
3,对休闲时间的掌控力
任何人,不仅仅是孩子,
生活中决定幸福感的通用变量,不是工资多少,不是房子大小,也不是工作好坏,而是对自己想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和谁一起做拥有掌控能力。
只要学会利用时间,此时此刻,时时刻刻,都会变得美好。
我自己身体力行,也在引导孩子们:开源节流,时间不是省出来的。
✅身边的小事,顺手就做
✅大事,决定了就做
✅珍惜小确幸——没必要非做世俗认为有意义的事,可以做些被认为“浪费时间”的事,比如想发呆、想看星星、想跟云朵对话,只要它对你有意义。
4,美的教育
就德智体美劳的那个美。
我总觉得,发现美是一种能力,是成长过程中积累的能量,使内心更丰盈。
我甚至觉得美育可以影响三观。
美是什么,是p图,是滤镜,还是大数据给你的定义?
美是看待事物的观点、态度和视角,是心灵、感受、能力和爱!
如果四季轮转,你只看到了冷和热,那么生命只有困与饿。
如果蚂蚁搬家,你只看到一堆渺小的生命,那么就会错过生命的钝挫。
当你拥有对美的感知力,你的内心是感恩的,有爱的,富足的,美好的,幸福的,快乐的,灿烂的,向上的。
这一生的富足,莫过于肉体和灵魂都能够在路上啊~
5,拒绝标签
忘记一切标签,MBTI,内向外向,高敏感,讨好型……哪种性格能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
屏蔽掉,没有标签。
人不需要任何性格和人格的标签,你是鲜活的,你是流动的。
你可以是花,也可以是山;
你可以今天沉默不语,明天滔滔不绝。
6,拥有清晰的表达能力
我们用语言来达成目的,就要做自己舌头的主人。
任何职业,医生、小贩、司机、政客…面试、谈甲方…没有不需要说话的,清晰的表达能力都是重要的软实力,表达不清楚说明逻辑不清晰。
咱就想,同样小区门口的超市,你更喜欢去哪一家?同样是挂号,哪个医生更让人恼火?
所以,我们有在下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沟通表达能力,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所见所思所想,不轻易被对方带走。
再说句不负责任的话,
养娃,咱,就,
随心、随缘、随喜、随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