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同天
楹联/李含辛
上联
垄上躬耕,晨霜暮雨育粮仓,年残月俸微薄,悲社保天堑,苍颜尚守瘠田寒。
下联
案中闲踞,茶温酒暖敛资财,暮岁日金丰沛,欢禄制云梯,皓首尽居广厦欢。
附录
李含辛楹联《贫富同天》赏析
贫富同天:一联揭示的人间冷暖与制度之思
在这副题为《贫富同天》的楹联中,李含辛先生以独特的视角审视了当代社会结构性矛盾的缩影。上下联各十八字,构筑了一组贫富对照的鲜活画面,看似写个人命运,实则直指时代的集体焦虑。
上联甫一推出,贫农形象已具象如雕塑。“垄上躬耕”四字立住躬耕者的基本姿态,“晨霜暮雨”非仅言耕作的辛劳,更昭示着与自然搏斗的宿命感。“粮仓”的意象本应象征丰收与富足,却经由“年残月俸微薄”的限定,显露出异常讽刺的意味——生产者的劳动成果,在分配链条的末端已所剩无几。“社保天堑”四字更将这种撕裂推至制度层面,最后的“瘠田寒”三字,以地理空间上的贫瘠,呼应了精神世界的荒芜。
下联则构成了一幅精致的“剥削者肖像画”。“案中闲踞”与上联的“垄上躬耕”形成强烈反差,暗点“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的古训。“茶温酒暖”的舒适在场域对比中愈发显得刺目。“日金丰沛”的金属光泽,恰恰照见了分配领域的结构性不公。“云梯”的喻体选择精妙,既暗合“天堑”的典故,又揭示了制度设计在现实中的异化功能——它本应成为消除鸿沟的桥梁,现实中却成了巩固优势的工具。
这副楹联的价值,在于其呈现出当代中国的两个“平行世界”。上联的“寒”与下联的“欢”形成刺眼的情绪张力,而“苍颜尚守”与“皓首尽居”的年龄对应,暗示这种分化已具代际传递特征。当“瘠田”与“广厦”在同一个天空下并存,所谓“共同富裕”的理想,不仅成为物质层面的期许,更是对公平正义这一文明底线的叩问。
从形式技法观之,对联特有的节奏感在此得到精妙运用。上下联内部各分句间保持着严谨的“起承转合”,“晨霜暮雨”与“茶温酒暖”等意象对仗工稳,而“悲社保天堑”与“欢禄制云梯”这种情感与制度的冷峻对照,更显出创作者深邃的社会观察力。这种艺术形式,恰如一把精巧的手术刀,剖开了繁荣表象下的肌理,让我们在格律之美中,触摸到时代的脉动与创作者的悲悯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