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北欧世界
平时从T妈的嘴里确实总能听到对女儿诺诺的抱怨,
总给她扣帽子,什么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没耐心...
我每次都想劝她,可又怕人家觉得我多事,听一耳朵得了。
既然今晚她专门问到我了,我索性大着胆子多管管闲事儿好了,
于是我回复她:“T,冒昧地说一句,孩子没啥问题,大概率是她从来没被你看见过。”
T不解:“我还对她不好啊,xxx,xxx(列举了一些对孩子的证据)”
我说,你对她好我知道的,但这和她【没被你看见】并不冲突。
T说:“娇姐,你真不了解她,下次我得好好跟你聊聊。”
也好,微信打字容易聊崩
正好我们后天约了带孩子去郊外一个山涧,到时候可以好好唠唠。
01
破案
到了地儿,我们各自带着娃玩儿水,
原打算孩子玩儿的时候,我们再聊,
没想到娃们还没下水,就“出事”了。
其他四个小孩陆续开始淌水后,诺诺却死活不愿意。
T不耐烦地说:“快快快,别墨迹了,就等你一个人了。”
听到这句,诺诺更崩溃了,开始站那儿哭,
T边看了我一眼,仿佛在说,看,我说啥来着,她毛病多吧,
边补了一句:“别没事找事了行么?”
见双方僵持不下,我赶紧上前蹲下,抬头说道:
“看你难过阿姨非常心疼,我很愿意听你说说到底怎么了呀?”
诺诺抽抽嗒嗒没说话,但明显平复了些。
我继续说:“每个人都有难过的时候,这太正常了,你要是不想玩,我们在旁边看她们玩好不好?”
这时诺诺开口了,说:“我不想穿弟弟的裤子,弟弟的裤子不好看”
我们一下就明白了,
原来诺诺的裤子刚在路上被弄湿了,车上有备用的裙子,但是玩水穿裙子不方便,于是T给她换上了弟弟的裤子。
我立刻说:“原来是这样,那我太懂你了,我在你这个时候也很爱美,我们现在去把你那条裤子拿出来好么,阿姨带你去拿~”
诺诺点点头,肉眼可见地稳定了下来。
人家小姑娘要么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有异装癖,要么就是觉得弟弟的裤子丑,要么不好意思说,
无论原因如何,破案了。
当然也没用什么高端的侦破手段,只要看见她就好了,
看见她情绪爆发背后的那个被很多人忽视的点。
很多我们大人觉得不用在乎的事,在孩子的世界里,可能就是天大的事,
因为她的世界,就那么大点,她要再啥也不在乎,岂不是修仙了。
而且她太小了,还不会表达,或许也表达过,但被贴上了“没事找事”的标签...
所以,哭闹不过是消极对抗的手段,
究其根本,无非是渴望被看见。
02
看见,
是顶好使的情绪灭火器
我大胆预测下,
这个时代情绪不稳定的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多。
父母们虽然提供了衣食住行,不打不骂,
但对待情绪的方式却是错误的,
在孩子情绪出现的时候,如同隐身,着了急还得用并不牢靠的认知,
给孩子扣一些精神方面问题的帽子,还得不解地自言自语道:“我和他爸都不这样啊...”
我在一个淘气堡遇到过这样一位妈妈,
她的儿子跳进海洋球后,不知道扭了哪里,大哭起来,
她立刻冲着孩子喊道:“让你不要跳,非要!摔了吧!”
不出意外,孩子哭得更凶了。
“有啥好哭的,谁谁谁就不哭。”
可是总没有情绪的孩子,就一定是情绪稳定么?
有没有可能他习惯了忍让,习惯了妥协?
不过这个可能性不是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
再说回上面的情况,
要我说,想立刻解决,就三个字:我懂你。
“天哪,要是妈妈像你一样摔了,也会很痛的,想哭就哭一会儿吧。
妈妈懂你,妈妈真的懂你”
我就是靠这3个字,来安抚我的三个孩子,
【我懂你】一出,再爆裂情绪也能立马熄火一半,
起码他会放下戒备心,
不会再跟你对抗。
剩下的你就根据实际情况多加转圜就好了。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
面对孩子上头的情绪,我知道你的耐心也会告急。
可你想想,如果你都控制不住,他还那么小,脑子都没长全,又如何控制得了。
但你相信我,
万事开头难,一旦形成了良性循环,
后面就好办多了。
最后我想说,
孩子的情绪一旦被看见,就治好了一半,
如果再被接纳,
那养出一个真正情绪稳定的孩子,
便指日可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