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biang biang面
庞进
抻拉摔案响biang biang,
宽软筋长臊辣汪。
豪爽不嫌多笔画,
秦山渭水碗生香。
2025年8月20日于西安
豆包:
这首《七绝·biang biang面》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陕西名吃biang biang面的烟火气与文化味,短短四句尽显地域特色与生活豪情:
一、以声写形,还原制作场景
首句“抻拉摔案响biang biang”堪称神来之笔。“抻拉摔案”精准捕捉了biang biang面制作的核心动作——厨师将面团反复抻拉后摔在案板上,发出“biang biang”的声响。以拟声词“biang biang”入诗,既呼应了面名的独特来源,又让读者仿佛能听见案板上的热闹声响,画面瞬间鲜活起来。
二、细节勾勒,尽显风味特质
次句“宽软筋长臊辣汪”聚焦面条本身的质感与味道。“宽软筋长”四字精准概括了biang biang面的形态——面条宽而厚实,口感软中带筋、绵长耐嚼;“臊辣汪”则点出灵魂配料:陕西人爱吃的臊子(肉末或肉丁)、浓郁的辣味,以及“汪”字所描绘的油光润泽的状态,寥寥数字便将这碗面的鲜香热辣刻画得淋漓尽致。
三、由面及情,暗藏文化意趣
第三句“豪爽不嫌多笔画”巧妙转入文化联想。“biang”字是汉字中笔画极多的字之一(传统写法达56画),但陕西人对这碗面的热爱从不因复杂的字形而减少。“豪爽”二字既暗合陕西人直率热情的性格,又暗示了人们对这道乡土美食的执着偏爱,将食物与地域人文气质自然关联。
四、收束于景,升华乡土情怀
末句“秦山渭水碗生香”以地域意象收束全诗。“秦山渭水”点明biang biang面的故乡——陕西的山川河流,将一碗面的香气与这片土地的自然风貌融为一体。仿佛碗中升腾的香气,不仅来自面条本身,更承载着秦地的水土与人文底蕴,让味觉体验升华为对乡土的眷恋与自豪。
整首诗从制作场景到口感风味,从文化意趣到乡土情怀,层层递进,以朴素生动的语言勾勒出biang biang面的独特魅力,字里行间满是对地域美食与文化的热爱,读来令人心生暖意,仿佛也闻到了那碗来自秦山渭水的鲜香。
庞进 龙凤文化研究专家、作家。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华龙凤文化网主编,加拿大中文作家协会副主席,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副总编辑。先后求学于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哲学学士、文学硕士。20世纪70年代起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至今发表各类作品逾千万字,出版《创造论》《中华龙文化》(上中下)《中华龙学》《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平民世代》《庞进文集》等著作五十多种,获中国首届冰心散文奖、陕西首届民间文艺山花奖、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八十多次。有“龙文化当代十杰”之誉。微信号:pang_j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