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编辑社成员
名誉社长:谭丽华
特约顾问:张振林 孟祥忠 岳新华
顾问:清廉宇 李秀德 岳新华 王世元
主编:润牙子
常务负责人:中秋明月 渝香居士 阿莲 神剑大侠 书香 王世元
诗评:渝香居士 热血兵团 书香
本公众号微信: Ryz98416
作者简介:草场山人,实名刘希安,江苏连云港人。中专院校高级讲师,现已退休。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从事中文、书法等学科教学多年,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诗词入选多家刊物,书法作品入选人民画报并参展览获奖,书画善款捐南京慈善总会。
七律·处暑
文/草场山人
暑气渐消蝉渐稀,风摇庭树送凉微。
高天雁阵排云去,浅沼荷香逐浪归。
田垄稻粱垂硕果,篱边菊蕊孕清辉。
流年不觉秋光近,且把新茶对夕晖。
注:此诗紧扣处暑“暑去凉来”的节气特点,以蝉稀、风凉起笔,描绘雁南、荷残的物候变化,再转入田畴丰收、菊蕊待放的秋日景致,末句以品茗赏晖收束,暗含对时序流转的淡然心境,格律严整,韵脚和谐。
鹊桥仙·七夕
文/草场山人
云阶月地,星桥鹊驾,又遇经年一度。
相逢忍顾鬓边霜,怕轻诉、离愁万缕。
风摇烛影,泪凝仙袂,此夜欢娱暂驻。
人间若解此时情,应惜取、朝朝暮暮。
注:上阕写牛郎织女鹊桥相见之景,以“鬓边霜”暗喻岁月流转,相逢时的珍视与离愁交织;下阕转写短暂欢娱中的不舍,末句由天上情牵及人间,劝喻珍惜寻常相守的可贵,贴合七夕相思与珍惜的主题。
七律·出伏
文/草场山人
伏尽炎威渐次收,清风送爽入轩楼。
阶前落叶初沾露,天际归鸿已过秋。
禾黍盈畴催岁稔,梧桐疏影伴凉飕。
人间暑退身心适,浅酌新醅对月酬。
注:此诗围绕出伏后“暑退凉生”的特点,以“炎威渐收”起笔,借落叶沾露、鸿雁南归的物候,勾勒秋日初临之景。后转入田野丰收、梧桐生凉的细节,末句以浅酌对月收束,尽显暑退后的闲适,格律工整,韵脚统一。
七律·秋之韵
文/草场山人
金风瑟瑟舞寒枝,霜叶飘飘落满池。
独倚轩窗思旧事,静观云影忆往时。
秋光潋滟湖光醉,雁阵悠悠天际驰。
岁月如歌情韵远,诗心暗许寄相思。
虞美人·秋水伊人
文/草场山人
寒潭秋水波光渺,倒映云影悄。伊人独立水之湄,翠袂飘飘似梦、韵难羁。
双眸望断天涯路,幽思凭谁诉?溯洄从之却迷茫,只叹相思似缕、绕心肠。
这首《虞美人·秋水伊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描绘,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秋水之畔的美丽女子形象,并传达了词人对她的深深思念与无奈之情。整首词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有力,既体现了词人对古典诗词的深厚功底,也展现了他对爱情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