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诗联学院散曲提高班第16讲讲义
宁静 日月整理
散曲北曲中的套曲讲义
在我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空中,散曲北曲中的套曲独具魅力。它融合了音乐与文学之美,展现出元代及后世丰富的社会生活与文人情感。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套曲的世界。
一、套曲的基本概念
套曲,又称 “套数”“散套”,是散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小令共同构成散曲的两种主要体制。套曲由多支曲子连缀而成,这些曲子必须隶属于同一宫调。宫调在古代音乐体系中,如同乐曲的 “基调”,不同宫调蕴含着不同的情感色彩。例如,正宫往往庄重严肃,仙吕宫较为清新明快,双调则常显豪爽奔放。以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的正宫套曲为例,正宫的基调恰如其分地烘托出窦娥冤屈的沉重与悲愤。
套曲中曲子的排列顺序有着严格规定,一般由引子、过曲和尾声组成。引子如 “端正好”“粉蝶儿” 等,用于开篇奠定氛围;过曲是主体部分,数量不等,像 “滚绣球”“倘秀才” 等,承担着叙事、抒情的主要任务;尾声则有 “煞”“尾”“黄钟煞” 等多种名称,起到收束全曲的作用。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套曲,以 “夜行船” 起兴,引出 “乔木查”“庆宣和” 等过曲层层递进抒发情感,最后以 “离亭宴煞” 收尾,结构严谨完整。
二、北曲套曲的音乐特色
北曲套曲的音乐风格极具特色,与南曲套曲形成鲜明对比。从音阶角度看,北曲以七声音阶为主,这使得其旋律起伏较大,节奏更为急促。在实际演唱中,这种特点让北曲套曲听起来高亢激昂、气势磅礴。从伴奏乐器来讲,北曲套曲多以琵琶、三弦等弦乐器以及鼓、板等打击乐器为主。这些乐器的组合,增强了音乐的力度与节奏感,充分展现出北方音乐的粗犷豪放。相比之下,南曲套曲多采用笛、箫等丝竹乐器,风格更为婉转柔和。例如在元杂剧表演中,北曲套曲的音乐响起,瞬间就能将观众带入到剧情紧张、情感强烈的氛围之中。
三、北曲套曲的文学特点
北曲套曲在文学表达上有着独特的魅力。衬字的大量运用是其显著特点之一。在曲牌规定的正字之外,创作者可以添加衬字,这些衬字多为口语化的虚词、实词,如 “呀”“罢了”“俺” 等。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大量衬字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作者狂放不羁的性格,使语言更加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充满生活气息。
押韵方面,北曲套曲要求同一套曲中各曲牌押同一韵部,并且押韵密度极高,常常句句押韵,这极大地强化了音乐的韵律感。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套曲,从头至尾紧密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讽刺批判的语气与效果。
四、北曲套曲的经典作品简析
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这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套曲。作品借秋日之景抒发了对人生短暂、功名富贵虚幻的感慨,表达了作者隐逸避世的情怀。如 “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开篇便奠定了全曲的基调。通过多支曲子层层渲染,将对尘世的厌倦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表现得淋漓尽致。双调的明快风格与深沉的情感形成独特张力,让读者在欣赏时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旷达。
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此套曲以独特的视角 —— 乡民的眼光,对刘邦衣锦还乡的场景进行了辛辣讽刺。作者运用生动的口语俚语,将高高在上的帝王拉下神坛。“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把刘邦的过往平凡身份揭露出来,充满了民间的智慧与幽默。般涉调的沉郁音色,更强化了讽刺的尖锐程度,是元散曲叙事讽刺的经典之作。
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正宫套曲):这是杂剧套曲的经典。在剧情中,窦娥被诬陷即将被处死刑,此套曲就是她临刑前的血泪控诉。“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这些词句,借助正宫庄重沉痛的基调,将窦娥的冤屈与悲愤推向了极致,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成为中国戏曲悲剧精神的象征。
北曲套曲以其独特的音乐与文学魅力,在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对其深入了解,我们能更好地领略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感受古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与卓越的艺术创造力。
五、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原文赏析
1.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原文
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原文如下:
夜行船: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蓑草牛羊野。不恁渔樵无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鼎足三分半腰折,魏耶?晋耶?
落梅风:天教富,莫太奢。无多时好天良夜。看钱奴硬将心似铁,空辜负锦堂风月。
风入松: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晓来清镜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莫笑鸠巢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拨不断: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竹篱茅舍。
离亭宴煞: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人生有限杯,几个登高节。嘱咐俺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2.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译文
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译文如下:
夜行船:人生百年时光就像庄生梦蝶,重新回首往事只有深深叹息。今日春天刚刚来到,明日花儿又纷纷凋谢。急急忙忙地罚酒行令,却已经长夜将尽、灯火熄灭。
乔木查:想那秦朝汉代的楼宇宫阙,如今都变作杂草丛生、牛羊遍地的荒野。不这样的话,渔翁和樵夫就没有闲聊的话可说。纵然在荒凉坟墓旁横着断裂的残碑,也已经分辨不出上面龙蛇般的字迹。
庆宣和:多少英雄豪杰,最终也不过是埋葬在那狐狸和野兔出没的洞穴中。魏蜀吴三足鼎立般三分天下的局面中途完结了,最后胜利者是魏呢?还是晋呢?
落梅风:老天爷叫你富有,切不要过于奢望。没有多少好日良宵。守财奴硬是把心变作铁般坚硬,白白辜负了这锦绣楼堂、风花雪月。
风入松:眼前的红日又西下,快得像下坡的车。清早起来照镜子,又添了白发,晚上上床睡觉,与鞋履相别(意味着不知明日是否还能穿上)。不要笑我像鸠鸟一样生性笨拙不会筑巢(不善营生),我只是糊里糊涂、一味装傻罢了。
拨不断:名利己尽,是非断绝。热闹繁华的景象不要向家门前招惹,绿树恰适合遮掩房屋角,青山正好填补墙头破缺,最宜居住的正是这竹篱茅舍。
离亭宴煞:深夜蟋蟀吟叫,才得入睡安歇,天亮鸡鸣,又要操办万事,没有片刻休闲。争名逐利,哪一年才有终结?密麻麻像蚂蚁列阵,乱纷纷如蜜蜂酿蜜,闹哄哄似蚊蝇争血。最羡慕绿野堂中的裴度,白莲社里的陶潜。喜爱秋天里的那些事:采摘带露水的黄菊花,烹煮带霜的紫螃蟹,烧热美酒用的是红叶。人生能有几回醉,能有几个重阳登高节?嘱咐我顽皮的童儿记住:即便是北海孔融来探访我,就说我已醉倒在东边篱下菊花丛中。
3.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原文赏析
马致远的《双调・夜行船・秋思》是元曲中的经典之作,全曲通过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不屑和对闲适归隐生活的向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与愤世嫉俗之情。以下是具体赏析:
主旨情感:全曲主要抒发了愤世嫉俗、恬淡退隐的思想感情。作者将参透名利、离绝是非的处世哲学寄托在叹古讽今、嘲风弄月的牢骚里,表现出因半世蹉跎、饱谙世情而形成的纵酒肆志、超然尘外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元代文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内心的苦闷。
结构层次:从谋篇布局来看,此曲采用先总后分,最后重唱的格局。首曲《夜行船》是全套的大纲,以 “百岁光阴如梦蝶” 总起,言人生若梦,应及时行乐,直启后文的怀古悼亡之意。《乔木查》《庆宣和》两曲承 “往事堪嗟”,感慨古来帝王豪杰的功业与荣华不足恃。《落梅风》由怀古转入讽世,指出富贵不足恃,批判了看钱奴的贪婪愚蠢。《风入松》《拨不断》则转而歌咏自己肯定的处世态度和生活情趣,表达了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最后《离亭宴煞》既是总括前曲,又是再度致意,将前文的讽世与恬退之意更加充分地发挥,以 “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 等句描绘出惬意的隐居生活,与前文的尘世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表现手法:
用典丰富:多处运用典故,如 “梦蝶” 出自《庄子・齐物论》,烘托出人生如梦的迷惘之感;“裴公绿野堂” 提及唐相裴度晚年隐退之事,“陶令白莲社” 则关联陶渊明,以古人的归隐生活来喻指自己的志趣。
对比鲜明:将帝王豪杰的功业无常与渔樵的闲适生活对比,如 “秦宫汉阙” 化为衰草荒野,而渔樵却能闲话古今;把看钱奴的贪婪愚蠢与锦堂风月的美好相对照,突出其不懂享受生活;还将夜晚的安宁与白天的忙碌对比,名利之徒的庸碌与高雅之士的闲静对比,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
比喻生动:如 “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 将时光流逝比作下坡的车,形象地写出时间过得飞快。结尾处 “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把争名逐利的人比作蚂蚁、蜜蜂、苍蝇,生动地展现了他们庸碌可悲的精神世界和丑恶的行径。
语言特色:语言爽朗流畅,无论是说古道今,还是讽世述怀,均能前后映带,一气贯注。同时,又做到推敲精当,善用鼎足对,如 “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 等,对仗工整,绘声绘色,为曲子增色不少。元人周德清赞其 “不重韵,无衬字,韵险语俊”,可谓评价极高。
盘古诗联学院散曲提高班第16期作业
宁静 日月出题
一、要求
1.曲牌〔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
2.曲题:自拟
3.韵依中原音韵
4.韵部自选
二、曲谱
曲谱: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唐圭璋元人小令格律)
×平×仄平△(上),×仄平平去△。×平×仄平△(上),×仄平平去△。 (带)×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去,×平×仄平△(上)。平平△,×仄平平去△;平平△,×平×厶平△(上)。
三、制曲要点
1.《雁儿落》中的对仗
前 4 句必须两两对仗,即:第 1 句与第 2 句对仗(“一、二对”);第 3 句与第 4 句对仗(“三、四对”);第 5 句为单句,不要求对仗,多为总结或转折。
2.《得胜令》中的对仗
前 4 句同样需两两对仗,后 4 句中部分句子对仗:
第 1 句与第 2 句对仗(“一、二对”);
第 3 句与第 4 句对仗(“三、四对”);
第 6 句与第 8 句对仗(“六、八对”),中间的第 5 句和第 7 句为 2 字句(多为衬字或感叹词),不参与对仗。
四、例曲:
邓玉宾子《〔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闲适》:乾坤一转丸,日月双飞箭。尘世梦一场,光阴箭几换。〔过〕荣辱似浮云,名利如飞絮。机谋似井绳,富贵如蜗角。呜呼,百岁身如寄;须臾,人生天地间。
五、曲谱符号注释:
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ד;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句×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平△(去)——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去声韵。
六、作业要求:作业完成时间为两周,各位曲友自行校验后上交,精品作业会登入讲义。
2025.8.8
宁静
〔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 周年
〔雁儿落〕卢沟月不宁,华夏雷弥劲。刀锋彻骨冷,剑气寒光映。(带)忠骨许长城,赤魄护苍灵。八秩年华过,万千感慨生。心铭,莫忘先躯命;同征,共襄盛世景。
202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