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漫漫长路)

(山径文学社是1985年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一群少数民族青年自发组建的群众性业余文学组织。)
不屈潇水透胸流
【肖殿群】

幼来读书,早对这里的秀美山水和奇丽文化,心仪已久。
2002年3月,我调任湖南永州双牌县武装部政委。于是择了一个晴朗的双休春日,将一张永州旅游图摊成一幅明媚的江南水乡,便循着那淡淡的访古思绪,溯流而上,去寻觅潇水的古韵与诗魂。
潇水纵流永州,永州古称零陵。自唐代元结、柳宗元的零陵风物诗赋传世以来,历代文人雅士纷至沓来,便将这里的满江碧翠、满山云烟,吟哦成举世闻名的历史名胜。
当脚步叩响潇水西岸零陵古城柳子街面的卵石时,从一座古铜色的建筑上迎面飞来“柳子庙”三个大字。读着名联,品着古碑,似乎触摸到让我一生仰慕、不为世屈的柳宗元那颗搏动不已的心。唐永贞元年(805),时为礼部员外郎的柳宗元参与革新失败,被贬邵州(湖南邵阳)刺史,途中再贬永州司马。柳宗元住破庙、行荒野,连相依为命的老母和妻儿也先后穷愁而逝。孤独愤闷中,是不竭潇水燃起他思想的火花,滋润了他那不朽的文才。于是,在那盛产异蛇的永州之野,在那“千山鸟飞绝”的朝阳岩,在那幽静玲珑的钴鉧潭、小石潭,柳宗元收获了许多精美异常、脍炙人口的绝世名作。

当脚步叩响柳子街面的卵石……
沿潇水上行二百里到道县,已是夕阳西下,红霞满天。看那标语斑驳、弹痕累累的“红军墙”,眼前仿佛出现红军长征途中潇湘血战的情景。那时红军西进到湘南,遭敌围攻,死伤惨烈。在乱军争渡、拥挤无序的危急关头,山坡上一排机枪朝天响过,病中毛泽东奋然而起:“营长带好你的营,连长带好你的连,按编制序列依次过江!”从此带领红军闯过一道又一道艰险。潇湘之子毛泽东,血管里流动的正是潇水那种百折不回、无惧无畏的坚毅。
入夜,身在理学始祖周敦颐的故乡道县,我不禁脱口诵出《爱莲说》那清丽不染的句子来。思绪有如脱缰野马,又想起了白居易的诗句:“道州民,多侏儒,长者不过三尺余。”隋炀帝时,贡阳县(今道县)进贡的侏儒王义,善于插科打诨,逗人发笑,炀帝甚喜。从此,隋、唐两朝都强令道州百姓将幼童置于缸罐中,养成“鸭步矮人”,每年从中挑选一名侏儒向朝廷进献“矮奴贡”,形成“老翁哭孙母哭儿”的虐政。唐德宗时,谏议大夫阳城被贬为道州剌史,一次次冒死上疏请求免贡:“道州水土所生者,只有矮民无矮奴!”终于废止了这项亵玩、残害人民的弊制……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梦幻般的古老故事还残留枕边,窗外的黄莺又唤醒一个江南不朽的春晨。于是,我们溯着潇水之源到江永,去寻觅那洒满代代瑶女辛酸泪的珍稀女书。很久很久以前,聪明美丽的盘巧姑娘被官府的猎队虏到道州。悲苦郁闷中,她根据过去与姐妹们一起织花边、绣鞋样的图案,自创了一种“蚂蚁字”,写信捎回家乡。姐妹们认出了这些字,于是瑶民将她抢出了道州府。从此,这种传女不传男的文字便传承下来,成为世代瑶女与命运抗争的犀利武器。清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攻占道州一带,潇水两岸受尽苦难的瑶女纷纷参军,形成一支使用“蚂蚁文字”的奇特女军,攻城掠地,泣鬼惊天……
在层峦叠嶂的宁远九疑山,带着那个“斑竹一枝千滴泪”的动人故事,我们拜别舜帝陵,弃车登舟,乘潇水顺流北归。心想永州这片铁甲山水,不知还蕴藏着多少诱人的神秘与史迹的芳醇?恰似这厚载一切的潇水,从古流到今,流也流不完。
未及细想,潇水已然流过芝山,注入湘江。站在萍岛中央,只见四周水域茫茫,船只竹排往来穿梭。银帆与翠竹相映,汽笛共鸟语齐鸣。极目回望,潇水滔滔,入怀而来,千年史事和万般感慨一齐涌上心头——刹那间,潇水那种不屈不挠、坚韧不拔、一往无前的精神,穿透了我的胸膛!

潇水和湘江合流于永州萍岛
于是胸中陡然升起一股豪气,奔突着,汹涌着,翻滚如江浪,沸腾似煮海。我的心,伴随着这如歌如诉的潇湘水,下衡阳,过洞庭,入长江,一直去到那茫无际涯的海洋……(2005)
【尾韵】古也永州美 今也永州美;山也永州美 水也永州美;永远的永州 永远的美……
《美在永州》(王丽达)
【作家简介】肖殿群(1961- ),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曾两度从教,两次入伍,两番从政,两回试商;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山径文学社创始人之一,历任社长、主编。
【推荐阅读山径文学社作品】
点击链接肖殿群作品-点击此处
点击链接《山径文学社小记》-点击此处

(别忘了关注我)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