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老乡亲”系列作品之十
我记忆中的“六姥爷”
作者/李永水 诵读/魏宗红
我说的“六姥爷”名刘淑岱,长山中学退休员工,我们村长寿老人之一。因我的父亲是跟着爷爷住姥娘家,直到我这一辈在村里还是“姥爷、姥娘”的称呼。又因刘淑岱在家排行老六,我自然就喊他为“六姥爷”了。六姥爷一生做得一手好木工活,在中学工作期间,他勤勤恳恳,善于学习钻研,大胆创新,经常制造发明一些适用于教学的设施用具。年年被授予“创新发明奖”和“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同时呢,他也会些推拿按摩整骨医术,村里乡亲谁的手脚扭伤或错位,都找他疗看。他呢,古道热肠,来者不拒,而且是免费治疗,深受人们尊敬。
那是1973年麦收时节,六姥爷还没退休。学校放麦假,年近半百的他在家闲不惯,经常到生产队打麦场参加义务劳动。那时候我还在本村小学教书,麦假期间带领孩子们在田间拾麦穗。那天中午回到打麦场交麦穗,看到六姥爷与村里被誉为“锣丝钉”的槐立祥在打麦场一角“叮咚、叮咚”拾掇着什么,地上也摆满了扳、钳、锤头和带轮、角铁、输送带之类的工具和器械。一问才知道,是他俩在这儿土法上马试制小麦扬场机。我好奇地看了会儿,只见他俩忙忙碌碌,一刻也闲不住。而更引我注目的是六姥爷身穿一蓝色工装,左上方口袋处印有“长山中学”字样。噢,是他的工作服啊!那是我第一次开始注意这个平日里不拘言笑,却充满智慧的老人。受此感动,当晚我就创作了一首诗歌《胜利一定是你们的》:
“叮咚”会儿,转一会儿,
“诸葛亮”们土法上马试制扬场机。
不怕困难,不怕失败,
反复琢磨,反复试制。
有冲天的革命干劲,
更有严肃的科学态度,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
毛主席的伟大哲学思想,
指引着你们百折不屈。
为了扬场机,
老工人刘淑岱放弃假日;
为了场场机,
“锣丝钉”老槐焕发出平凡而巨大的威力。
为着扬场机,
人人献计献策;
为着扬场机,
不顾个人得失。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愚公移山的挖山不止,
鼓舞着你们战天斗地!
试制扬场机的同志们,
扬场机虽然还没制成,
但胜利一定是你们的。
飞转的巨轮,
等待着为你们欢呼;
流淌的麦粒,
准备着为你们贺喜。
努力吧,同志们,
“三夏”战役的千军万马,
盼望着你们胜利的消息!
过了六天吧,我领孩子们交麦穗又一次来到场间,只见试制扬场机的地方围满了人,原来是他们成功了。隆隆的马达声,呼呼飞转的输送带轮,把脱好粒的麦穰麦粒扬向天空,飞速的惯性使得麦穰麦粒二者分离,麦穰随风飘落,麦粒则被扬向高空,活像一条金灿灿、明晃晃腾挪时空的巨龙。人们欢呼啊,跳跃啊!庆祝杏村机械化进程史上的这一伟大创举。当晚我又满怀激情创作了诗歌《胜利一定是你们的》之二,再次向我的这位“六姥爷”刘淑岱和“锣丝钉”槐立祥致敬,为杏村人伟大的工匠精神大唱赞歌——
试制扬场机的同志们,
“胜利一定是你们的”!
看吧,
飞转的巨轮,
向你们欢呼;
腾空的麦粒,
为你们贺喜。
欢呼扬场机试制成功,
祝贺“三夏”战役新胜利!
“锣丝钉”的闪光,
焕发着平凡而巨大的威力;
老工人的风格,
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你们是敢想敢干的闯将,
你们是三大革命的旗帜。
你们大无畏革命精神,
永远鼓舞着我们战天斗地!
同志们,
激跃战鼓声声振天,
“三夏”战役节节胜利,
在更加伟大的“过长江”战斗中,
让我们遵照毛主席的伟大指示:
下定决心,
不怕牺牲,
排除万难,
去争取胜利!
到了1982年,我家翻盖大北屋,专门请了退休在家的“六姥爷”刘淑岱帮我们砍顺梁檩。一连几天,他与几个年轻木工一起挥大斧、拉大锯、样样不落,从不服输。最后一天,他包揽了砍顺大北屋三间客厅檩条的任务,特别三条脊檩,他用尺子量,墨线子画,圆刨子刮。顺溜得是那样笔直,那样光滑,简直像水泥电线杆刷了清漆一样油光发亮,在场的人们无不翘起大姆指夸赞。
“六姥爷”刘淑岱不但对工作技术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而且他还一专多能,不知他什么时候学的,还会给人们推拿按摩整整骨什么的。只要他闲暇在家,有伤者上门求治,他亲切和善,有求必应,不论大人孩子全部免费治疗。
大概八十年代末的一天吧,我与妻子闹了点别扭动粗,自己扭伤了胳膊,找上了六姥爷给看看。他先给我顺着胳膊揉搓了几下,再按按这儿,点点那儿,问我疼不疼。当他摸准疼点,便一手按住我臂膀,一手攥着我胳膊往外猛一掰,疼得我“哎哟”一声,只听他说:“好了。”然后,又给我抹上了些红花油之类的药水,贴上了两贴膏药。当然我给他钱他说什么也不收,只问我怎么弄伤的。我只好一五一十地对他说了缘由。没想到他一反平和的常态,一脸严肃地批评我说千不该,万不该。还反问我:“看你还算个文化人,怎么能这样呢?快,回去给你家里道歉!”简直命令似的。说得我既感动,又羞愧。当时怎么出的他家门我都忘记了,只记下了他对我的教训。从那以后至今三十多年时间里,我再也没与妻子闹别扭动粗。现在想来,“六姥爷”当时不仅给我治愈了外伤,更是给我一次性治好了动粗坏毛病的内伤。
2018年,我撰写《杏村四月八庙会》一文采访村里的老人,听说刘淑岱对杏村大庙有些记忆。于是我便找到他向他请教。当时他已年逾九旬,行动大不如从前。但我说明来意,他顿时来了精神,滔滔不绝向我说了许多、许多。还谆谆鼓励我搜集整理好村里的陈情旧事,按他说法就是“抢救历史,以示后人”。后来自2021年历经三年半的时间,我搜集整理的《杏村建国以来大事记》,也正是为了了却六姥爷那个嘱托——抢救历史,以示后人。然而,令我不曾想到的是,我最最敬重的“六姥爷”刘淑岱于2020年农历11月初7去世,走完了他九十三年平凡而高尚的人生,令我更没想到的是向他请教杏村四月八庙会一事竟成了我们爷俩最后的诀别。
六姥爷,您的在天之灵安息吧!可以告慰您的是,您当年土法上马试制成功的扬场机虽然早已成为了历史,但您科学严谨的工匠精神和乐善好施的高尚品格却在我的记忆中历久弥新,激励我一路前行,向着心中的诗和远方……




魏宗红,邹平市梁邹小学语文教师。执教十余载,深谙语言之美,钟情于朗诵艺术。其声音清泉般温润,极具感染力,善于以声传情,诠释文字背后的深意与情感。教学中,常以诵读为径,引领学生徜徉文学殿堂;舞台之上,亦以声情并茂的演绎,传递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让聆听者沉浸其中。

李永水,中共党员,歌词作者。业余创作半个世纪,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山东省曲艺家协会会员。与人合作歌曲千余首,获奖百余项。创作理念: 把词写在家乡大地上,把歌唱到乡亲们心坎上。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