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
文/褚向平(河北)
我喜欢夜雨
喜欢夜雨在屋檐下的
时缓时急 喜欢听梁上燕子
轻轻的昵喃细语
更喜欢裹在雨中的风
将无垠暗哑吹送千里万里
眼前的秋天 注定是万物归宿
而归宿或许便是你要的永恒
一纸摊开 随笔写起
未寄出的心事在心事间
泛出涟漪 一朵格桑花
正独白它破碎经历
而极其深情的岁月
如今 要不要我去雨中等
我是不是能承受
潮湿的沉重 关于远方和诗
关于光阴荒废 关于归途如虹
关于你我眉宇的各自清冷
还得认真问一问余生
褚向平的《夜雨》是一首在雨境中铺展心事、叩问余生的抒情小诗,字里行间浸透着细腻的感知与深沉的哲思。
雨的意象:情绪的载体
诗人对夜雨的偏爱贯穿全诗,从“屋檐下的时缓时急”到“裹在雨中的风”,雨不仅是自然景象,更成为情绪的延伸。雨的“缓急”对应着内心的波澜,风“吹送无垠暗哑”则暗合着那些难以言说的心事,将无形的思绪具象化为可感的雨境。
时空的交织:当下与永恒
诗中巧妙融入“秋天”这一时间节点,“万物归宿”的设定引向对“永恒”的思考——归宿是否就是永恒?这种追问让眼前的雨景超越了即时性,与更宏大的生命命题相连。而“未寄出的心事”“格桑花的破碎经历”,则将永恒拉回具体的过往,在时空交织中显露出生命的厚重。
叩问的力量:深情与清醒
诗的后半段转向直白的叩问:“要不要我去雨中等”“能不能承受潮湿的沉重”,一连串关于“远方和诗”“光阴荒废”“归途”“你我清冷”的思索,既是对过往的回望,也是对余生的审视。这份叩问带着深情的执着,又不失清醒的克制,让个人的悲欢在雨的朦胧中透出普遍的生命共鸣。
整首诗以雨为线,串联起感知、回忆与哲思,语言质朴却意境绵远,将雨夜中的怅惘与坚韧,写得既有烟火气,又有诗意的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