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无字真经,笑泯恩仇
自钱塘江畔嬉雨弄潮,显化“万象皆宾客”之妙境后,济公心光圆融,照彻寰宇。他已无需刻意对境练心,因一切境缘无非自心显现,皆可随手拈来,随缘点化。此行至浙东丘陵地带,山势渐趋陡峭,民风亦显彪悍。村落往往依山而建,族规森严,世代聚居,却也易因山林田土之争,结下难以化解的世仇。
这一日,济公行至一处名为“枫岭”的山隘。此地正值深秋,漫山枫叶如火如荼,本应是一派壮丽景色。然而山道之上,却无半分赏景的闲情逸致,反而弥漫着一股剑拔弩张的肃杀之气。两拨人马,各持棍棒柴刀,隔着一道浅浅的溪沟对峙着。一边人多势众,打着“高”字旗号;另一边人数稍逊,却个个神情剽悍,为首的族老身后立着“邱”字大旗。
双方骂声不绝,污言秽语夹杂着祖辈的恩怨,新仇旧恨如同干柴,只需一点火星便能燃起滔天烈焰。起因不过是高家一只羊啃了邱家坡上几棵菜苗的小事,却迅速勾起了两族争夺山林水源的百年积怨,眼看就要演变成一场大规模的械斗。官府远在水嘉县城,远水难救近火。
济公摇着破扇,溜达到双方中间那道作为“楚河汉界”的溪流旁,竟蹲下身,掬起一捧清澈的溪水洗了把脸,啧啧道:“好水,好水!甜得很!可惜啊,一会儿就要被血染红了,可惜,可惜!”
双方正骂得兴起,被这突然插入的疯和尚打断,皆是一愣。高家族老怒喝道:“哪来的野和尚!快滚开!刀剑无眼,小心溅你一身血!”
邱家族老也骂道:“休要在此碍事!今日定要与高家分出个你死我活!”
济公站起身,甩了甩手上的水珠,笑嘻嘻地指着脚下溪流:“分出你死我活?有意思。和尚我问你们,这溪水,流了怕是几百年了吧?它可曾分过高家水、邱家水?你们高家祖宗喝得,他邱家祖宗就喝不得?还是反过来?它滋润了枫岭的树木,这枫叶红了,是高家看的还是邱家看的?”
众人被他问得一愣。这溪水自古就有,谁曾想过归属?
济公不等他们回答,又指着漫山遍野的红叶:“还有这满山的枫树,它们长在这里,是靠你高家的土,还是吸他邱家的露?它们可曾因为长在靠近谁家的地界,就只给哪家好看?秋风一起,红叶飘零,是只落在高家院里,还是只落在邱家屋顶?”
这话语平常,却隐隐触动了某种更深层的东西。是啊,这山水林木,亘古存在,何曾真正属于过谁?
但世仇已深,岂是几句话能化解?高家一个愣头青挥舞着柴刀吼道:“疯和尚休要狡辩!这山这水,自古就是我高家祖宗开辟!他邱家是后来强占!”
邱家立刻有人反唇相讥:“放屁!分明是你高家欺人太甚!”
眼看冲突又起,济公忽然哈哈大笑,笑声洪亮,竟暂时压住了双方的喧嚣。他走到溪边一块光滑的大青石前,说道:“都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你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吵了一百年也没吵清。罢了,和尚我今天就给你们写一部《公道经》,刻在这石头上,谁有理,谁没理,一看便知!”
双方闻言,皆感荒谬又好奇,这疯和尚要做什么?只见济公伸出那脏兮兮的手指,竟以那清冽的溪水为墨,在那干燥的青石上“写”起字来!他手指过处,石面上留下清晰的水痕,仿佛铁笔银钩,深入石髓。
然而,他“写”出的,却不是任何一个字!而是各种奇特的符号:有时是一道蜿蜒的曲线,似水波流转;有时是一个圆环,似日月轮回;有时是几笔勾勒,似山峦起伏;有时又是毫无意义的涂鸦……他写得飞快,神情专注,口中还念念有词,仿佛真在书写无上妙法。
众人都瞪大了眼睛看,却无一人能看懂半个“字”。那水迹在青石上停留片刻,便渐渐蒸发消失,不留痕迹。
“好了!”济公写完最后一笔,拍了拍手,指着空无一字、只剩些许水汽的青石,庄严宣布:“《公道真经》已书写完毕!此经乃天地至理,能断一切纷争!你们两族,各自派个识字的人上前来读!谁读懂了,道理就在谁那边!”
高邱两族的人面面相觑,这光溜溜的石头,读什么?但被济公气势所慑,高家族老示意一个自诩读过几年书的子侄上前。那年轻人凑到石前,瞪大眼睛看了半天,面红耳赤道:“这……这上面什么都没有啊!”
邱家也推了一个秀才上去,那秀才看了又看,甚至用手去摸,最终也只能尴尬摇头:“确……确无文字。”
济公闻言,顿足捶胸,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哎呀呀!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如此明白无误的《无字真经》摆在眼前,你们竟都读不懂?可见你们两族,从头到尾,根本就毫无道理可言!既然都没理,还打什么打?岂不是天大的笑话?哈哈哈哈哈!”
他纵声狂笑,笑声在山谷中回荡,充满了无尽的嘲讽与怜悯。
这突如其来的荒谬结论,像一盆冰水,浇在了所有被仇恨冲昏头脑的人头上。他们看着那块空空如也的青石,再看看对方同样茫然的脸,忽然间,一种极度的荒谬感涌上心头。为了一个谁都说不清、甚至可能根本不存在的“道理”,祖辈流血,世代为仇,此刻在这疯和尚的戏弄下,显得如此可笑,如此可怜!
那绷紧的杀气,在这荒谬的笑声中,竟不知不觉地消散了。许多人手中的棍棒柴刀,缓缓垂了下来。愤怒被一种茫然和羞愧取代。
济公笑够了,擦擦笑出的眼泪,语气忽然变得平和:“连无字经都读不懂,还争什么有字的理?回去吧,回去吧。这溪水照流,枫叶照红,它们可曾理会过你们高家邱家?百年恩怨,不过是一场自寻烦恼的大梦罢了。”
说完,他不再看那些怔在原地的两族人,唱着“无字经书遍大地,痴人瞪眼觅高低,哈哈一笑恩怨泯,清风明月照大千”,摇着破扇,悠悠然穿过那道曾经象征仇恨的溪流,向山隘另一端走去。
身后,高邱两族的人久久沉默地望着他的背影,又看看对方,再看看那块空无一字却仿佛说尽了一切的大青石,第一次开始真正思考:这仇,到底为何而结?又到底争的是什么?
那场眼看无法避免的血斗,最终并未发生。虽未能立刻亲如一家,但自此之后,枫岭高邱两族的世仇,竟真的开始逐渐消解。而那“无字真经”的故事,也成了当地一则充满禅机的传说。
济公以极度荒诞的方式,直指恩怨的本质——虚妄。他早已超越一切是非对错的分别,故能以“无字”破“有执”,以“大笑”泯“恩仇”,将这最顽固的“世仇”之结,也化入了他的游戏三昧之中。
(第十二章 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