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名缰利锁,浮云遮眼
离了秀州那风月迷障,济公一路南行。这“悟后起修”之路,犹如逆水行舟,一篙松劲退千寻。破了财、色二关,心镜虽愈发明净,却也知那八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吹拂,最是动摇心旌。尤其那“名”之一字,无形无质,却如缰如锁,捆缚多少英雄豪杰、世外高人。
这一日,济公行至天台山脚下。这天台山乃佛宗道源,名刹古寺林立,香火鼎盛。恰逢山上“国清寺”举办十年一度的“无遮法会”,广开山门,不论僧俗贵贱,皆可前来听经闻法,辩论机锋。届时,不仅江南一带的高僧大德会云集于此,更有许多慕名而来的文人雅士、达官显贵,可谓是一场声动四方的佛门盛事。
法会尚未开始,山脚下已是人流如织,客栈爆满。茶棚酒肆里,人们议论的焦点,除了几位知名的讲经首座,便是一位新近声名鹊起的“神僧”——妙智禅师。传闻此僧不过三十年纪,却已深通经藏,辩才无碍,更兼常有神异之举,或指枯井涌泉,或令顽石点头,被信众奉为“活菩萨再世”,风头极盛。
济公挤在人群中,听得啧啧称奇。他运起慧眼,朝那山上望去,只见国清寺上空佛光隐隐,祥瑞浮动,确是道场清净。然而,在那一片祥和之气中,却有一道异常明亮、锐利如剑的白光直冲霄汉,光芒虽盛,却略显刺目,少了几分圆融浑厚,多了几分刻意与峥嵘。
“哦?好强的‘名望之光’,执念已形于外矣。”济公挠了挠痒,“这‘名关’自己送上门来,和尚我倒要去瞧瞧,是怎生个‘妙智’法。”
法会当日,国清寺大雄宝殿前广场人山人海。高台上,几位老僧稳坐蒲团,宝相庄严。而最引人注目的,却是居中一位年轻僧人,面如冠玉,目若朗星,身着簇新袈裟,顾盼之间神采飞扬,正是那妙智禅师。他口若悬河,正阐释《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奥义,引经据典,逻辑严密,台下听众如痴如醉,不时爆发出阵阵赞叹。
“……是故,菩萨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乃至不住菩提涅槃,方得大自在……”妙智声音清越,回荡在山谷间。
这时,济公挤到台前,不合时宜地打了个响亮的饱嗝,插嘴道:“嗝……说得挺好听。不住这不住那,请问大师,您住不住这‘妙智禅师’的名头?住不住这台下万千人的喝彩声啊?”
此言一出,满场皆惊!这简直是公然挑衅!众人都怒视这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脏和尚。
妙智禅师修养甚好,面色微变即恢复如常,合十道:“阿弥陀佛。这位师兄话虽粗鄙,却也在理。名相本是虚妄,喝彩亦是空声。贫僧岂会执着?”
济公抠着鼻子:“不执着?那好极了。和尚我昨夜宿在山门外破庙,听得几个小沙弥说,大师为了此次法会能拔得头筹,压过几位长老,可是闭门苦读三月,将可能问难的经文倒背如流,又特意演练了应对机锋的一百零八种手势表情。这‘不执着’,准备得可真周全啊!”
这话如同剥皮剔骨,直接将妙智禅师光鲜外表下的精心算计抖落出来!台下顿时一片哗然。
妙智禅师脸上再也挂不住,青红交加,厉声道:“休得胡言!贫僧精进修行,乃是为弘法利生,岂容你污蔑!”
“弘法利生?”济公哈哈大笑,指着台下那些如痴如醉的信众,“你看看他们,是听了佛法心生清净,还是迷了你妙智禅师的风采心生狂热?你口说‘无所住’,心中却住满了‘我要比人强’、‘我要得大名’的念头!你这讲经,不是弘法,是演法!不是利生,是炫技!早已离了佛法本意,与那戏台上卖弄嗓子的伶人有何区别?不过人家求的是赏钱,你求的是浮名!”
字字句句,如同金刚杵,狠狠砸在妙智的心坎上!他之所以如此用力,根源便是那极强的胜负心与对声名的渴望,此刻被济公毫不留情地揭穿,顿时心魔大动!他只觉气血上涌,眼前发黑,那精心维持的庄严形象瞬间崩塌。
“你……你……”妙智手指颤抖地指着济公,竟一时语塞,猛地咳出一口鲜血来,染红了簇新的袈裟!身形摇摇欲坠。
台下彻底乱了!几位长老连忙上前扶住妙智,场面尴尬无比。
济公却摇头叹息:“唉,一句‘虚名’都扛不住,还谈什么‘无住’?这‘妙智’是有了,‘禅’却丢了。可惜,可惜啊!”
他转而面向众人,声音忽然变得洪亮清晰,直透人心:“诸位!学佛修行,是修一颗平常心、清净心,不是追星逐月,不是崇拜某个能说会道的‘神僧’!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各自回去,老实念佛,孝顺父母,和睦乡邻,便是真修行!别被这满天的‘名师’晃花了眼,迷了自家心窍!”
这番话如晨钟暮鼓,震得许多人低下头去,面露惭色。
济公说完,也不理会那乱成一团的法会,哼起他那永恒不变的调子:“名是枷锁利是刀,虚誉浮云遮望高,踏破凌霄自在行,方知本来无价宝……” 晃着破扇,挤出人群,悠哉游哉地下山去了。
经此“名关”一闹,国清寺法会草草收场。那妙智禅师经此一挫,回去后大病一场,据说后来反而沉下心来,真正开始踏实修行,去了许多浮躁之气。而济公活佛点破“名障”的故事,也迅速传扬开来。
济公自知,又过一关。那心镜之上,“我慢”、“虚荣”的尘埃又被拂去一层,愈发莹澈。然而修行如履薄冰,下一阵风,又会从哪个方向吹来呢?
(第四章 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