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鹅
開甯.宁夏银川
论及"鹅",唐.骆宾王的《咏鹅》诗广为流传,"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据说,这是骆宾王七岁生日那天,应家中亲戚们要求,即兴作诗。自此成为世人口中的神童。该诗由于活灵活现地展示出鹅的形神情态,当之无愧的成为最好的咏鹅诗。
谈到爱鹅的古代名人,书圣晋.王羲之首当其冲。关于"鹅"的趣闻,流传下来了不少。
他的"爱鹅"故事在《晋书.王羲之传》中有记载,他不仅因为喜爱鹅的体态和泳姿,还因为鹅的动态对他的书法执笔和运笔方法有很大的启发。
王羲之曾因道士以鹅群换取他的书法作品而欣然同意,为其抄写《黄庭经》。
《晋书.王羲之传》还有记载:"(羲之)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息弥日 "。说是会稽有一个孤老太太养了一只好鹅,王羲之派人去买,老太太不卖。王羲之就邀了朋友前去观赏。老妪听说王羲之要来,就杀了鹅准备款待他,王羲之到后,见鹅已死,叹息终日。
"羲之爱鹅"后来被当作文人雅士情趣生活的体现,后人将其与"陶渊明爱菊、周茂叔爱莲、林和靖爱鹤"并称,是为"四爱"。以表现文士高士风雅清逸,迥出尘俗的超然情志。
唐.白居易和"鹅"也有着不解之缘,他曾写下一首《鹅赠鹤》:"君因风送入青云,我被人驱向鸭群。雪颈霜毛红网掌,请看何处不如君。"白居易在诗中说:鹤是借着风才能够飞入九霄、平步青云的,而自己却被人驱赶着去和鸭子结群。自己本来生得雪白美丽,没有什么地方不如鹤!白居易在诗中把自己比作鹅,以象征自己高洁的品质,不屑于鸭子同流合污,并且比鹤要强得多。
鹅对主人和家庭非常忠诚。它们善良温和,团结友爱。遇到危险警觉性高,有攻击性,生存能力很强。
鹅的智商相对较高,有很好的记忆力;在同伴遇到危险时,甚至会向人类求助;在休息时会采用两只脚交替独立,以缓解肌肉疲劳。
鹅有着独特的气质,它雪白如玉,高傲地昂起头颈,步履从容,显得高贵典雅。
它是一种鸟,更是一种文化符号,象征着高尚、纯洁和美好。
周朝至唐朝将鹅作为贵族身份象征,民间形成"养鹅三年,五谷丰登"的农谚。现代风水学将其叫声谐音"我旺",用作商铺招财摆件。鹅团身形似如意,结合"鹅"与"我"谐音,玉雕出"我如意"等美好祝福手把件、挂件。
白鹅在澄澈池中轻拨红掌,水面漾起诗意涟漪。用《天净沙》词牌铭写首《咏鹅》诗。
湖中跃入拨波,不时脖举高歌,软羽阳光闪烁。无边欢乐,这儿诗意颇多。
刘开宁改写于2025年8月20日午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