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里重游 油沙访碑
【题引】2025年8月14日,携妻驱车重返第三故乡茫崖,首先到油砂山纪念碑参观,当时风很大,我们仔细看了纪念碑上的题字和碑文,并拍照回到宾馆对碑文翻译记录(因原纪念碑陈旧,现为翻修重建)之后根据碑文精神与茫崖访碑情景,写了这组诗词,记录了16年后重返茫崖花土沟,拜访“油魂”烈士纪念碑的感怀:
(平起首押,新韵)
作者:张富贵
2025.8.14
故*园一去鬓添秋,
地*僻沙飞十六州。
重*访旧碑云绕袖,
游*来新路泪湿喉。
油*围荒漠星辰伴,
沙*护忠魂月亮俦。
访*尽丰碑天欲暮,
碑*前伉影立深愁。
(注解)
1,藏头字:每句首字连读为“故地重游油沙访碑”。
2,首联 (故园...十六州):
“故园一去鬓添秋”:点明阔别故地多年,归来时鬓发已染秋霜(喻岁月流逝)。
“地僻沙飞十六州”:描绘茫崖花土沟地处偏僻、风沙漫天的环境特征,“十六州”虚指,强调地域广阔荒凉与时间(十六年)跨度之长。
3,颔联 (重来...泪湿喉):
“重来旧垒云追袖”:重返当年石油人奋斗的营地(旧垒),风沙(或流云)仿佛追随着衣袖,暗示环境依然艰苦,记忆扑面而来。
“游子新程泪湿喉”:与妻子(同为归来的“游子”)踏上这意义非凡的“新程”(访碑之旅),睹物思人,悲从中来,泪水哽咽在喉头。
4. 颈联 (油浸...月亮俦):
“油围荒漠星作伴”:实写石油浸染过的亘古荒原,虚写当年石油工人以星辰为伴、昼夜奋战的艰苦卓绝。
“沙护忠骨月为俦”:点题“油魂”烈士纪念碑。烈士的忠骨长眠于黄沙之下,唯有冷月(或明月)长伴左右,营造崇高而悲怆的意境,致敬牺牲者。
5. 尾联 (访罢...立深愁):
“访罢丰碑天欲暮”:拜访完庄严肃穆的丰碑,天色将晚。暮色渲染氛围,凭吊结束。
“碑前伉影立深愁”:全诗收束画面定格。夫妻(伉俪)并肩肃立于纪念碑前,身影融入暮色,心中充满深沉的无尽哀思与缅怀。
本诗紧扣故地重游寻访“油魂”的主题,通过“鬓添秋”、“沙飞”、“云追袖”、“泪哽喉”、“荒原”、“忠骨”、“深愁”等意象,营造出苍凉、厚重、肃穆、感伤的意境。既表达了对逝去岁月和变迁的感慨,更深情讴歌了长眠于此的石油英烈们以荒原为战场、星辰冷月作伴、将青春与生命奉献给祖国石油事业的崇高“油魂”。尾联的“伉影深愁”,既是个人对先烈的无限追思,也象征着后来者对这种精神的深切铭记与传承。
(仄起,平水韵)
作者:张富贵
2025.8·16
莽莽黄沙吞朔野,嶙峋石碣立苍茫。
罡风如诉勘油史,拓展新军续韵章。
汗雨曾浇千井焰,忠魂永铸一山霜。
重来故地残阳里,手抚碑文泪满裳。
(注)
1,首联“吞”“立”凸显荒漠碑势,中二联“勘油史/拓土章”、“千井焰/一山霜”工对
2,尾联“手抚碑文”暗合翻译记录细节。
四十五年尘与土,残碑苔蚀沧桑。罡风卷石打衣裳。拨挲辨旧字,瀚海立斜阳。
遥想焊花撕夜处,健儿常踏沙梁。征衣化碧骨生芒。星垂油苑顶,长照铁魂乡。
(注)碑立1959一2025年
上片“苔蚀”“罡风卷石”呼应碑体翻修前旧貌与狂风实景
2. 下片“焊花撕夜”“常踏沙梁”浓缩建设场景,“骨生芒”暗喻不朽
3. 结句“星垂油苑顶”化用杜甫星垂意象,喻精神永恒
①七律中“铁姓”指碑刻烈士姓名,“千井焰”浓缩石油会战史。
②临江仙“四十五年”计自1959立碑至2025访碑,“征衣化碧”典出《庄子》苌弘化碧
两首结句均定格在“抚碑泪落”与“星照魂乡”,形成现实与精神的时空对话,诗词中嵌合“披星戴月”“飞沙走石”“英勇气概”等碑文关键词,携妻访碑、狂风辨字、宾馆译录等真实细节。
烈士纪会碑碑文
油沙山,位于柴达木西部,浩瀚沙漠,荒原万里,鸟兽不过,路无行人,然旧中国,民穷财困,来此找油,冥冥梦想。
而解放后,民心所向,开发柴达木盆地,让万宝为国利用。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石油地质者,于一九五四年四月,探验勘察,从五七年伊始勘探短短数载,建没石油基地。
为开发建没油砂山,男女健儿来自全国各地,披星戴月,不畏酷暑严寒,不怕飞沙走石,战胜艰苦,英勇奋斗,表现了工人阶级英雄气概。
为追念在建设中壮烈牺牲之先烈,今建纪念碑,敬为之记,以志千古。
中共油沙山探区委员会
一九五九年十月一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