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大爷海
李宏毅
时序进入8月,热气正盛,是登山的好机会。我们与朋友相约,创造了青山不老人未老的佳话,也算完成了多年来的夙愿。
云又一次笼罩了山顶,夕阳的余晖逐渐暗淡,露骨的山岩又盖上了轻纱。接近大爷海了,我气力殆尽,前不久去甘南省下来的抗高反的药,已用了,气喘的又有些加剧,只得配合着深呼吸,支撑着我爬到了大爷海对面的山腰。此时,大爷海的轮廓隐约在现,困窘和高山反应,双重压力考验着我的体魄和意志。
一
我身处半山腰,又面临着走下陡坡,山路更崎岖。眼下,不上便是下,石板与石板呈现不规则的乱象,脚踩的时候,不小心会踩空,路,曲曲弯弯折叠延伸,在那边山涧变成一条细线,通向远方。
这是去大爷海的最后一道沟壑。转过山梁,眼前豁然开朗,不过夕阳下山了,夜幕渐浓。山深晚来急,暮霭掩山明。山没那么高傲了,可以与我的眉宇举案齐眉。大爷海在群山之间,同深陷的眼窝。
实在迈不动步子,可以说举步维艰,看着它还有一段路程,真的不想前行了。我倚着竹杖,伫立良久”哎!不走怎么行呢?”
我咬咬牙,重新鼓起勇气,拄着拐杖,迈出的每一步,都伴随着腿关节剧痛,我深深地呼吸着,继续着一一
原来出了山门,刚步入山道左腿关节就隐隐作痛。我忍着,不让他们看见,我还是帮着体弱的伙伴拿行李。现在已经越过无数山涧,无数险峰,几十里山路了,腿疼的程度可想而知。已经入了山道,疼能怎么样,再痛都得坚持,我心里告诉自己,“这条腿废了,也要坚持下去!”
韦老师看出了我的严重性,把长点的不锈钢管换给我,自己用我那根粗短的木棍。他一路照顾着我,陪伴着我。我告诉韦老师:”我没事,走!”我的语气是坚决的,是给自己,也是给他鼓劲打气,其他几位知道了,也心疼地说:”你腿这样,就不要上去了,下去住大龙宫驿站,明天和我们一起下山。”我告诫自己,这怎么行?
远看山坳在眼前,虽近在咫尺,走,可不是那么简单。
山路突降,落差数十米深的山涧,看上去叫人 能不发愁?
韦老师告诉我:“前面的那个山窝窝就是大爷海,对面的山上就是八仙台。”
几个同伴看到大爷海,惊喜得不行。“你俩慢慢走,我俩先走了!”,劲直向山而去,留下我俩在半道上蹒跚。
每一次曲腿,都伴随剧疼,下坡时不得不打弯,我只好下蹲,右腿下去,踩实了,手抓牢了,试着左腿伸下去,然后身体下沉,双脚着地。慢慢下山。
到谷底了,又要仰望山岩,向上攀爬了。这是半山腰的石头野径,是整个路程中最艰险的一段,这里本没有路,全是落满乱石的石溜子,滚满山坡的乱石狰狞凌厉,随时会滚落,根本没有刻意铺就的石板可依,全靠自己选择可踩的石头落脚。看似平整的石头,倾斜着可能一踩会踩翻,连人一起滚下去。踩翻,踩空,就意味跌入万丈深渊。
过了石溜子就要上坡,山坡几乎垂直,要从岩石的空隙趴着山石、茅草,这些石头并不牢固,可能松动,会掉落。茅草也会被连根拔起。这段最艰险,才有了护栏,我就借助护栏,攀爬、跨越。
像猴子一样爬上来了,韦老师说:“前面就到了,你慢慢上来,我先走了!”
剩下我一个人在跋涉。两个人同行的时候,他一直在鼓励我,扶持我。他一走,我成了一只离群的孤雁,难免心生悲凉。只好心里暗自鼓劲!拼劲前行。
目标在缩短,接近大爷海的边沿了,还是要倾斜向上,越到尽头,脚下越不听使唤,力气已经奄奄一息 ,我的呼吸加剧,长吸一口气,又慢慢吐出去。天色暗了,不能再歇,一米一米接近,经过好长时间,终于坡爬上了大爷海的边沿。
她们都走远了,我居高临下,俯瞰大爷海的全貌。
在大山的怀抱里,三面环山,北面开口,形成大半个半圆,俯瞰似巨大的天坑。缺口外是万丈深渊。底部像一口大锅,锅底就是闻名遐迩的大爷海。水面是一面镜子,又像一枚镶嵌在大山之中的墨色宝石。水面是平静的,清澈的。太阳下山了,看不到波光粼粼,山水一色。一切尽在暮色里了。
二
夜幕正式拉开,罩住了天底下的所有。远山近海万籁俱寂,那“海”的出口一侧,高出地面,一排房舍,灯光亮着,我下了山坡,又登高台,小心翼翼的登上又小心翼翼地下来,很艰难的到达今晚要住的房舍。房子是铁皮、水泥瓦组合的临时房舍。
棍子成了我的救命稻草,借着它,我挨到亮着灯光的房前,和她们相互打招呼。这里可没有适合歇脚的地方。站,对我是可怕的事情一一瘸着腿走了那么多艰险,那么遥远。
简易的板房前,几个小伙子在给自己搭建帐篷,准备露宿,几个彩色的防雨帐篷一字排列。
简易的板房里亮着灯,七八个年轻人在屋门口,占据了交通要塞,有的在抽烟,有的在吃泡面,有的烧水、充电,接打电话。当心地的小方桌上吃过泡面的纸钵,残羹剩汤杂乱的摆满,里边有的在整理自己的床铺,有的在试图连网,有的准备晚餐,人声嘈杂,人影窜动。还有的年轻人,各自在抒发自豪、感慨,谈山论海,还有的谈论眉县县城的暴雨如注,水漫金山。感慨太白山顶夜黑星稀,我侧身挪进去,放下背包,此时,韦老师已经呼呼大睡。我迫不及待地去找卫生间,她们告诉我,卫生间在右手一侧,我打开手机,借着微亮在十多米的西北方找到卫生间,里边有亮光,安装着电灯。我想,这里山高路远何来的电,肯定用上了光伏发电的吧!
大家渐渐安静了,韦老师醒了。“李老师,你明天在这住一天,好好歇脚,我们下去找人给你送个拐杖,让娃来接你下山。”解老师,魏老师也说:“李老师,你不要急着下去,好好休息,我们怕你这条腿留下隐患,作践哈病根!”我很自信地说:“莫事!我能行,不怕!我是不会轻易被打倒的!”
韦老师从自己背包里拿出预备的膏药,帮我贴上,还用带子扎紧。
少许,我们都入睡了。梦照样做,突然被惊醒,又轻睡。
半夜三更,我醒来,专门出去看夜空,为了给朋友的朋友拍太白山夜晚的月亮。
天地一色,夜朦胧,星宿稀疏风尘不动,我环视上天,哪有月亮的影子,我想可能这是月末了。
夜里3点多,几个年轻人(常兴的齐镇的)整理行囊,要摸黑去八仙台。只有魏老师和小韦姑娘,精神状态最好,立即爬起来,和几个年轻人搭伙去摸八仙台。我们也都醒了韦老师继续昨晚的话题:“李老师,你今日住下,我联系家里,明天让孩子给你送拐,接你下山”我坚定地说:“放心吧!我的状况我知道,我不会连累你们,我就是爬也要爬出大山!”更坚定地说:“我再次强调,我是不会轻易被打垮的!放心!”解老师看我如此坚定,在自己的背包里找出一卷儿绷带,帮我一圈一圈缠住左腿关节。我站起来在过道走给她们看。果然,很给力。昨晚,贴的膏药也很有效。
三
天大亮,韦老师和解老师拿电壶去大爷海灌了水,拿出煤气炉子,点火烧开水。我也赶紧整理行囊,准备出发。水烧开了,先给我倒上开水,冲了油茶,我泡上鸡蛋,先吃了,我先下山,不等她们。魏老师已经从八仙台下来,也赶紧拿碗泡面。
我简单吃完早饭,即刻上路,谢老师拦住我,又唤她们都来,说,照张相再走。还好,我在屋角又找到一竹杖。
照完相,我沿大石头拼接的所谓“路”率先走向山口,她们几个还在留恋大爷海,漫步,拍照,欣赏她们也深知,到大爷海今生仅此一次。我上了东边的山口,恰巧碰上“平安”姑娘,她和王道长昨晚在大龙宫照顾,陪同柳道长,3点就爬起来,摸着天黑赶来,一路上拍云雾,拍山峰,拍日出一一我觉得这里是与大爷海最后的吻别,请她给我又拍了和大爷海的最后的照片,就算惜别。我站在大爷海的东沿,回望大爷海和群山,留下深深的一眸。然后向着回去的方向急速前进,一定要走下山的强烈意愿压倒了一切。山道的奇绝算什么,哪有我的欲望强烈,我心情格外好,可以说,一路小跑,顺势而下,顺势而上。我要尽力地把她们甩在后面,这是挑战,这是顽强的决战,也是证明给她们看。是的,困难在强大的意志面前显得如此渺小,我竟然忘记了昨日的剧疼。
半小时之后 ,到了对面山腰(昨天驻足的地方),我再回眸,才见那山口处飘着几个红色,灰色的点(解老师穿红衣服,魏老师穿灰色上衣)这么远了,估计她们暂时也追不上来,我已经口服了抗高反的药,目的是为返程多一份身体保障。扔掉空瓶子,信心倍增,此时,我是满足愉快的。
此刻,我又在想:那一汪碧水,不就是“海”明媚澄澈的内心,那开阔的山坳,不就是海的情怀,山的豁达吗?
这海水,常年不竭,源自哪里,是不是来自清湫太白庙前的秋池?民间传说,玉帝派神牛用水车将清湫太白庙秋池的水拉上太白山顶,高山深涧才出现了大爷海,二爷海,三爷海。
历届官府和民间祈雨的用的神水,是取自这大爷海吗?他们真的不惧山高路险?其实不是,他们都取水于清湫太白庙前的秋池。所以千百年来,太白庙和太白爷普受万民敬仰,
数次被皇朝帝王嘉封,御碑勒石,钦定每年两次举行盛大庙会,庙会期间歌舞助兴,诵经,祈愿还愿,盛况空前,声震朝野。
行走好长一段路,我背靠大石头正在歇息,王道长从对面而来,他得知我是因腿疼笨鸟先飞,趁着歇息给我作了一阵手指按摩,他说:‘左腿疼要按摩左手指,很灵验的。一会儿,疼痛真的就减轻了。少许,我们各自背向而去。
这时候细雨蒙蒙,我披上雨披,冒雨前行,一会儿雨住云散,到了一个山棱突出的拐角,我正背靠山岩休息,柳道长也突然出现,她是去大爷海,她昨天身体不适,半路返回。
我真怀疑柳道长,一个柔弱女性能走到大爷海,况她昨天掉队了,我一个强壮的男人几乎拿不下来,她怎么能?
细雨蒙蒙,路上湿滑,空气湿冷,高处缺氧,道路奇险,阴晴不定。此地还在大龙宫与大爷海的半道上,越接近大爷海越难走。我带着疑虑,和他道别,怀疑今天她会不会再次失败。
雨雾又来,雨点细密,我又打开雨衣披上。昨夜眉县县城暴雨雷电,水漫金山,这太白山见云就是雨的高山环境,为何昨夜乾坤星稀,难道是两位道长跟随的缘故?我们选择登山日期,是托柳道长掐算的黄道吉日。柳道长住我们清湫太白庙修行已经两个年头了,难道是他深知天道,会掐算会看星宿,难道太白山神在眷顾我们?
就在云雾迷蒙的时候我又行走了一段山路,后面山尖回转的那个山棱处,出现了身着雨衣的几个身影,在山道上,在雨雾里。我估计是她们从后面赶上来了,我又起身加快步子往前赶,不想她们就这么轻易追上我。
云雾就在脚下,在山腰,在山巅,在头顶,无论雨雾在遥远处,在近处,都构成烂漫的画卷,它包裹了我的全身,润湿了我的华发,弄湿了的衣服,我似乎变成一尊神一位仙,一团云,云在飘逸,我在飘动,天地浑然一体,山不见我,我不见山。
魏老师毕竟年轻,脚下生风,很快追来了,不久他们也都赶来,我们坐下休息,看冰川山岩满山,看云雾缭绕,看云海飘逸,感受大山的温润,大山的逶迤。吸纳高山的灵气和秦岭深处的神韵。我们在一起:你说山岩他说雾。云似霓裳,雨湿衣。
雨雾去了又来,我们又一次的穿上雨衣,任云雾飘逸,任道路还远,我们又一次的起身,踏上漫漫山道。一次次坐下来休息。
太白山
高山寻鸟道,吾已在云端。
登上八仙台,不是在人间。
坐看云起时,伸手触云衫。
静坐半山石,第四季冰川
羚羊无影踪,粪便落石涧
千山鸟飞绝,唯有净水仙
云海相去远,石海漫山涧
雾霭离我近,流岚升紫烟
高山清雅静,草木常悲叹
入山高寒地,无雪六月寒
山深草低语,委身岩石涧
遥望他山石,嶙峋似神仙
鬼斧出神工,造就奇秀险。
返回时,我们接近小龙宫,海拔也下降,在游客歇脚的平台,有游客散落的食品,惊现老鼠觅食的影子,这里海拔有3500多米。
我们去大爷海经历了9个小时的漫漫长路,下山匆匆5小时。中午11点我们出了山门到达天圆地方。
前两次上太白山,我到3511便感觉气喘吁吁,无功而返,对于秦岭顶峰的幻想,期待,一直在生长。今天我们用行动解密了他的神迷,那种愉悦,那种成就感涌上了我的心。人生短短几十年,登一次秦岭顶峰,也算人间奇迹。
四
无限风光在险峰。然而登太白山极顶,不是谁想登就能登的,需要过人的体魄和毅力,需要协作,他是对生命极限的挑战,也是对自己的一次严峻考验。
神奇的秦岭,大美太白山,是昆仑山以东第二高峰。他的壮美不是烂漫的春词可以形容。他的美在于内心的涵养和意境的深邃,也在于它外在的宽容和胸襟的博大。
今天可以骄傲地说一一大爷海我来过,人生无憾!
李宏毅,退休教师,文学爱好者,有文字见诸于文刊,多篇散文见于文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