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兴安岭伊春
文/张玉梅
是松涛漫过脊梁的山,是林海铺开绿毯的地。每一棵红松都竖着年轮的界碑,从青稚到苍劲,把岁月长成笔直的脊梁——那是共和国亲手栽种的希望,如今已亭亭如盖,替山河遮挡风雨。
是汤旺河解开衣扣的流淌。水是活的翡翠,绕着山的臂弯打盹,又顺着峡谷的指尖奔跑。浅滩处,鹅卵石捧着阳光发亮,像无数双眼睛,望着伐木工人的号子沉入水底,望着护林人的胶鞋踏碎晨露。河面上漂过的,是过去的木排,还是现在的云影?水不说话,只把倒影揉碎,又拼出一个更清的黎明。
是雾从山谷里钻出来的清晨。白茫茫的纱,漫过树梢,漫过木屋的烟囱,漫过早起的松鼠爪下的松果。等太阳把雾拧成水珠,挂在兴安杜鹃的花瓣上,整座山就醒了——红的花,绿的叶,褐的土,在光里轻轻摇晃,像母亲哼着摇篮曲时,衣襟上晃动的补丁。
是林场的老房子里飘出的炊烟。烟囱里藏着故事,关于钢锯与斧头的退休,关于铁锹与水桶的上岗,关于一个穿棉袄的人,把半辈子种进土里,又把下辈子交给树苗。墙皮剥落处,还能看见“绿化祖国”的标语,字迹被风雨磨得淡了,却在每片新叶上,长得愈发清晰。
是冬天把雪铺成宣纸的静。山睡着了,树睡着了,只有松鼠在雪洞里数着松果,只有野兔的脚印,在雪地上绣出细碎的花。这时的伊春,是留白的水墨画,所有的喧嚣都被冻成冰棱,悬在屋檐下,等春风一吹,就化成滋养新绿的水。
这就是伊春。是共和国的绿色勋章,别在东北的衣襟上;是大地上的深呼吸,吐纳着昨天与明天的气息。在这里,每片叶子都在生长,每滴水都在歌唱,每座山都在沉默地证明:所谓永恒,不过是一代又一代人,把自己种进土里,长成让祖国放心的模样。
作者简介:张玉梅,笔名梅花。《文学与艺术》签约作家、巜新时代诗典》签约诗人、伊春市诗词协会会员、黑龙江省诗词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等,喜欢格律诗、诗歌、散文,常见于各平台。

责任编辑:雪莲
排版制作: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