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以忘却的记忆
文︱张铁令
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日子,如同璀璨星辰,熠熠生辉,让人永生难忘。对于我而言,1975年7月22日,便是这样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那一天,我年满十八,青春正盛,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热忱,积极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北上的征程。
当火车缓缓启动,车轮与铁轨的摩擦声仿佛是时代前进的鼓点,激荡着我的心。我望着窗外不断后退的风景,心中满是期待与忐忑。经过漫长的旅途,火车终于抵达了榆树县火车站。
此时,天上正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仿佛是大自然为我们这群热血知识青年奏响的欢迎曲。大队派来的日本丰田小货车早已在那里等候。随即,小货车载着我们四名同学,一路颠簸,驶向榆树县恩育公社中兴大队一小队的集体户。
这个集体户是个老户,当我们到达时,发现这里已经有来自长春市和榆树县的六名知青。我们10个人,相聚在了一座三间屋的土草房里。土草房虽简陋,却充满了质朴的气息,它将成为我们未来几年共同的家。雨水顺着屋檐滴落,在地上溅起一朵朵水花,仿佛在诉说着我们即将开始的别样人生。
从这一天起,我三年零五个月的知青生活正式拉开了帷幕,也开启了我走向社会的人生之路。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学会了种田。春天,我们迎着晨曦,扛着锄头,走进田间地头,翻土、播种、浇水,每一项工作都倾注着我们的汗水与希望。夏天,骄阳似火,我们在田间除草、施肥,任凭汗水湿透衣衫,也不曾有过丝毫退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看着金黄的稻穗在风中摇曳,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喜悦与满足。
除了种田,喂猪、做饭等生活琐事也成了我的必修课。喂猪时,我要精心调配饲料,看着小猪们吃得津津有味,仿佛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在不断生长。做饭时,我在简陋的厨房里忙碌,生火、煮饭、炒菜,虽然手艺并不精湛,但每一顿饭都饱含着我对生活的热爱。
在这艰难的岁月里,我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恶劣的天气、繁重的体力劳动、简陋的生活条件,都曾让我感到无比的疲惫与迷茫。然而,我从未想过放弃。我把自己当成一块生铁,在生活的熔炉中不断锤炼,最终百炼成钢。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坚强,一定要在这片土地上留下属于自己的足迹。
在与当地农民的相处中,我结交了许多真诚的朋友。他们朴实善良、勤劳勇敢,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他们教我如何劳作,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也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情感。我们一起劳作,一起欢笑,一起度过了无数个难忘的日夜。这些友谊,如同夜空中的繁星,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然而,艰辛的劳动让我几乎没有时间学习,学业也因此荒废了。当知青返城的浪潮袭来时,我不得不抽回城里,成为了一名最普通的工人——一名建筑工人,一名瓦工。起初,我的心中不免有些失落,毕竟这与我小时候立志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的梦想似乎有些差距。但我知道,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我必须勇敢地面对现实。
在施工班组劳动的两年里,农村插队知青生活的经历赋予了我勇于进取的精神。我深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我利用业余时间,补习初中、高中文化课。那些枯燥的知识,在我眼中却成了改变命运的钥匙。我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每一个知识点都让我感到无比的充实。
后来,我有幸进入脱产中专学习,接着又进行了脱产大专学习,最后还进行了本科专业学习。这一路走来,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我从未放弃。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逐步成长为助理工程师、工程师,最后成为了高级工程师。
当我站在事业的巅峰,回首往事,心中满是欣慰、骄傲与自豪。1975年7月22日,那个改变我命运的日子,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它是我人生的起点,是我从青涩走向成熟的转折点。它让我明白,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怀揣梦想,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如今,岁月已在我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但那段知青岁月却永远鲜活如初。它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激励着我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我将永远记住这一天,记住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记住那个为了梦想而努力拼搏的自己!
于2025年8月20日
【作者简介】张铁令,男,1957.3.15生人。曾经的知青。1978.12在长建一公司二工区工作。后在长春二建曾仼技术员,生产处科员。在监理公司担仼监理工程师和总监理工程师。本人一生酷爱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