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山青翠都是碑(游井冈山)
作者/杨元花
审核/徐丽华
主播/心中的太阳
总编/李淑林

车往深山里盘旋,绿意便愈发浓重起来。起初还是青翠,渐次转为墨绿,最后竟凝成一片沉甸甸的苍黑,劈头盖脸地压将下来。风过林海,掀起阵阵涛声,那声响也裹着绿,沉沉地灌入耳中。山,以其无边的寂静与深绿,先给了闯入者一个无声的下马威。
黄洋界上,雾起得毫无征兆。浓白的云团自谷底翻涌而上,须臾间吞没了山脊、树影和脚下悬空的栈道。人陷在这流动的乳白里,顿觉失重,仿佛被抛回了鸿蒙初开的混沌。当年那震裂山峦的炮声,早被这年复一年固执升腾的云雾裹紧、消化,一丝痕迹也无。唯有山风穿过松针的呜咽,在浓雾深处低回,像某种无法安睡的旧梦,在泥土之下辗转。
挑粮小道的石阶陡峭如梯,石面被无数脚板磨出了幽亮的光泽。手抚过冰凉的岩壁,指尖却莫名触到一丝灼痛——那是无数草鞋与肩肉反复摩擦后,渗入石头的滚烫记忆。走着走着,耳畔恍惚有杂沓的脚步自身后涌来,扁担不堪重负的呻吟,粗重压抑的喘息,在风穿竹叶的沙沙声里时隐时现。我猛地驻足,那声音却又倏然消散,只余山风空空掠过耳际,吹得人心里也一片空茫。
五龙潭的瀑布是从天而降的。人还在崖壁栈道盘旋,耳膜已被轰鸣的水声撞得发麻。待转过山坳,五匹巨大的白练赫然垂挂于万仞绝壁,挟着雷霆万钧之力直贯而下,砸入深不可测的墨潭。水柱激起的雪浪腾空,裹挟着刺骨寒意的水雾扑面而来,顷刻便打湿了鬓发衣衫。亿万年来,这蛮横的水便如此不知疲倦地冲刷、切割,将坚硬的山岩啃噬出嶙峋的筋骨。立于瀑下,只觉渺小的魂魄也被这原始之力洞穿、涤荡,仅剩下一具空壳在轰鸣中微微震颤。
转入茨坪北山烈士陵园,喧嚣骤然退潮。森森松柏投下浓荫,空气静得能听见松针落地的微响。巨大的花岗岩纪念碑如沉默的巨人,凛然刺向青天。黑色碑墙上,密密麻麻的名字无声排列,每一个镌刻的符号,都曾是一个滚烫呼吸的胸膛,一副能挑粮能荷枪的年轻肩膀。墓园深处,一位老人对着一方无名石碑静坐,布满沟壑的手,一遍遍缓慢抚过冰凉的碑身。他喉结滚动,终究没吐出一个字,只是将额头沉沉抵在石碑上。汗珠顺着他深刻的皱纹蜿蜒成渠,无声滴入泥土——那静默里所包含的千钧之重,远胜过任何悲声。
下山时,暮色渐合。几个系着红领巾的孩子跳跃着经过,笑声撞碎了山道的寂静。其中一个忽然停步,对着莽莽苍山,用稚嫩而清亮的嗓音,唱起了一支调子很老的歌谣。歌声穿透薄暮,在层叠的绿意间飘荡。山风似乎也温柔了些,拂过漫山竹海,发出沙沙的应和。那一刻,漫山的青翠忽然都立了起来,化作了无言的碑林。
原来血并未褪色。它沉入井冈山的红壤,被深扎的竹根啜饮,与苍劲的松枝共生,最终催开了满山映山红那惊心动魄的灼灼明艳。每一片摇曳的竹叶背面,都沁着无声的血脉;每一块静默的山石深处,都回荡着未曾冷却的呼喊。那孩子口中飘出的老调子,不正是从石缝里渗出的、带着铁锈味的回声么?山路旁一株花椒树虬曲的根,紧紧缠抱着半截深埋的弹壳,弹壳早已锈蚀成泥土的颜色,枝头细碎的花椒粒却在夕照里红得刺目。
下山的路越走越轻,胸腔里却被什么填得又满又沉。那是松针的清气,瀑布的寒雾,映山红灼目的红,以及无数个名字熔铸而成的一块碑。它无声地植根于心壤,从此与这苍茫群山血脉相连。
2007年


作者简介
杨元花,女,1954年9月出生,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人,揭阳诗社社员,揭阳榕城作家协会会员,《鲁南作家》编辑部特约作家,中国诗人年度诗歌选集编辑委员会认证诗人,中华诗书画派成员。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毕业于汕头大学医学系,儿科副主任师,从事医师工作已45年,2009年9月退休,退休后反聘,继续从事儿科门诊医疗工作,发表多篇专业论文,主持多项科研项目。自幼喜欢文学,从医之余,常撰文作诗,笔耕不辍,作品发表于《名篇文学艺术网联盟》、《世界文学联盟》、《文学名人堂》、《当代作家》、《南疆战旗》巜中国经典乡村文学选编》榕城作家》《诗家风采·广东诗人》《名家百科》《顶端新闻》《都市头条》《名篇.金榜头条》《幸福驿站文学》、百度等刊物或公众号。在《当代作家》2024年2期诗词歌赋大赛中荣获冠军奖。2025年成为名篇.金榜头条文学艺术联盟认证会员。





出品人简介
李淑林,网名阳光,注册志愿者,仁义寿乡民星榜样.最美家庭,眉山市助人为乐最美家庭,名篇.金榜头条总编导师,文学艺术网、文学名人堂等十大平台总编。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东坡诗词学会会员、理事,仁寿作协、诗词学会会员。年年被名篇评为文学领军人物和年度功勋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