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抗战英雄之城
腾冲
文/李英玉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忍情轻断思家念,慷慨捧出报国心;昂然含笑赴沙场,大旗招展日无光;气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长矢射天狼。”看着中国远征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写的远征军歌词,不禁想起那幅浩大的滇西战役画卷。2014年11月底至12月初在央视军事农业频道播出的《腾冲,腾冲》系列纪录片,讲述的就是远征军与日寇在腾冲地区血战的故事。 194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发动腾冲保卫战,当日黄昏后强渡怒江成功。要攻打腾冲,必须翻越高黎贡山。日军在山顶和山腰各隘口构建了阻击阵地,居高临下,如同张开的血盆大口,等待远征军到来。5月25日,远征军向高黎贡山发起猛烈攻击,日军56师团148联队主力、146联队一部据险死守。经过一个月血战,日军溃退,远征军攻占高黎贡山山顶之南和北斋公房,至6月底翻越高黎贡山、迫近腾冲城。 腾冲坐落在一个椭圆形的山间盆地中,腾冲地处高黎贡山南麓,为一山谷平坝,背靠缅甸,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明朝正统年间,有待郎杨宁在平次中央修筑一座石头城,城墙厚一丈八尺,高二丈五尺周,边长七里三分,风格雄厚坚实,颇似南京金陵石头城、又称极边第一城。日军占领腾冲后,在城内四周和要隘山口,先后筑成各种永久性工事、暗堡、隐蔽部和地下仓库,并建有座简易机场四周有飞凤、宝凤、来凤、蜚凤四座大山拱卫,又有由火山石构筑而成的坚固城垣,加上大盈江、饮马水河三面环绕,可谓固若金汤。 远征军拿下宝凤、飞凤、蜚凤3个较为薄弱的据点后,继续向来凤山发动进攻。7月26日夜晚,为了让远征军预备二师部队在战斗间隙能较好地休息,绮罗、和顺乡的民兵主动承担了第一线哨兵任务。8月19日,远征军以4个整编师的兵力突进腾冲城,与守城日军展开激烈巷战。日寇利用民房设障、街巷筑堡,使得远征军每前进一尺都要付出惨烈代价。根据美军飞行员刘易斯回忆:“我目睹腾冲城在慢慢毁灭,我可以看到一栋栋房屋在燃烧,一个个弹坑以及双方的厮杀。战斗结束,每栋建筑物、每个活着的生命被彻底摧毁了。死亡的波浪从西到东、从南到北冲刷着整个城市,腾冲已被毁灭。”1944年9月14日,历经42天血战的远征军终于全歼守城之敌,光复腾冲。至此,沦陷两年零4个月又4天的腾冲城又回到了人民手中! 此役,远征军20集团军经历大小战役40余次,毙敌6000余名,伤亡18000余人,虽损失惨重,却以全胜战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妄图长期占领滇西、威胁中国抗战大后方——西南地区、挽救其失败命运的春秋迷梦! 如今的腾冲,已由曾经的欲火之城变为一座美丽的旅游城市,时间似乎抚平了战争的创伤,然而,在城北却矗立着一座撼人心魄的陵园——腾冲国殇墓园和滇西抗战纪念馆,那里安葬着数千名抗日将士的忠骨。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顾滇西抗战辉煌战史,增进了解这段历史并进行深刻反思,具有重要意义。历史是教科书,是最好的清醒剂。今年是中国人民一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回顾滇西抗成辉煌胜利,增进了解这段历史并深刻反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铭记历史吾辈自强,牢固本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让帝国主义妄我之心不死的警钟常呜,在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斗争中始终挺起中华民族坚韧不屈们脊梁,弘扬伟大们抗战精神,奋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这是颠真不破的历史铁律。
注释:滇西抗战纪念馆和国殇墓园位于腾冲市区,紧邻相连。滇西抗战纪念馆于2013年8月建成,馆藏实物10万余件,展出实物22000件、图片1700张,馆内展陈以抗战实物为主,兼具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国殇墓园于1945年7月落成,主体建筑由大门、忠烈祠、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墓、纪念塔、盟军碑、中国远征军纪念广场等组成,园内立有3346块腾冲战役阵亡将士及19名盟军将士。
编辑:艾宗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