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大抵以为头颅昂然向天方是好的,殊不知那脖颈原是活物,能伸亦能曲的。人之一生,先是学抬头,继而学低头,末了竟至于不抬头也不低头,木木然存于天地之间,便算功德圆满。
低头一事,向来被解作隐忍功夫。其实何尝如此简单。稻穗熟时垂首向地,枯草败时反倒翘首指天,可见低头非但不是懦弱,竟是内里充实的表征了。人亦如此,少年气盛,头颅仰得极高,眼睛只看浮云,不看脚下,跌跤是常事;中年后气力渐衰,知道头颅仰久了脖颈要酸,便渐渐学得低头;待到老来,脖颈已僵,抬不起也低不下,只能平视前方,反倒显出几分呆气来。
伪装一说,向来为正人君子所不齿。然而人自呱呱坠地,便戴了各色面具。对父母是一副形容,对师长又是一副形容,对上司、同侪、下属,乃至陌路之人,皆有不同的形容。这形容便是面具,便是伪装。有人道这是虚伪,我却以为是生存的必须。全然不设防的心,如同不穿衣裳行于闹市,既惊世骇俗,又难免受寒生病。
至于防备,更是人世常态。世人常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话固然不错,但防备过了度,便成孤家寡人。我曾见过一人,对谁都存三分戒心,说话留半句,行事留一手,久而久之,竟无人愿与之交。他独自坐在角落里,眼睛滴溜溜地转,防备着每一个走近的人,却不知自己早已被众人防备着了。
拒绝一事,最是难为。人面皮薄,总怕驳了别人面子,伤了自己体面。殊不知有些事应承下来,反倒害人害己。我曾见一老好人,旁人所求无不应允,自己却落得心力交瘁,最终一事无成。他的葬礼上,众人皆道他是个好人,却无一人说他是个明白人。可见做好人易,做明白人难。
沉默是金,古人早有明训。世人却多爱饶舌,仿佛不说话便显不出自己的聪明。殊不知言多必失,话说多了,破绽自然就多。聪明人懂得在适当的时候闭嘴,愚人却总是在不适当的时候开口。我曾见一会场,十人围坐,真正有见识者不过一二,余者皆在夸夸其谈。那有见识的反倒沉默不语,待到众人词穷,才缓缓道出要害,四座皆惊。
低头、伪装、防备、拒绝、沉默,看似都是退缩保守之策,实则是为了更好地抬头、坦诚、信任、接受和发言。这其中分寸,若非历经世故,实在难以把握。人生在世,原就是在进退之间找平衡,在屈伸之间求生存。
脖颈若是永远昂着,迟早要得颈椎病;若是永远低着,又难免变得卑躬屈膝。最好还是能屈能伸,当抬头时抬头,该低头时低头。这道理说来简单,做来却难。多少人一辈子学不会低头,到老来脖颈僵硬,想低也低不下去了;又有多少人低了一辈子头,再也抬不起来。
看来这脖子的学问,竟是大过脑子的。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